与英、美、日等国文学不同,俄罗斯文学在我们的印象中,向来以艰深和不亲近读者闻名。
上世纪的知识分子在战火之下,或是书籍匮乏的年代,手边但凡能抓到一本有字的读物都要欣喜不已,一门心思地沉浸其中。到如今,还没翻开书看具体内容,复杂而冗长的人名就已令年轻一代的读者望而却步。
豆瓣网友调侃
当你读起俄国文学,或者接触俄国人的口语,特别是那些不那么正式的场合,那些首先充斥在对话中的,就是五花八门的名字。
大概大家第一次接触到俄罗斯人的姓名都是在小学,一本必读课外书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数一下人名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嗯,17个字,好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都说,俄罗斯人的姓名像火车,而且还都是开火车的(斯基)。有人曾开玩笑地说,一部俄罗斯人的小说,基本上姓名可以占掉50%的内容。而且俄罗斯人还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姓名的繁琐,发明了大量的别称、尊称、昵称。大有不把看书的人折腾死不罢休的气概。
史努比读《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著,“第一章”——“啊”(……)我每天只读一个字,就这么定了哦!
可能这就是你至今没读完《战争与和平》的原因吧,每个人有太多名字。不仅有名和姓,每个人还有爱称、父姓、头衔,还有军衔。根据说话对象不同,他们的称谓也不一样。所以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在她朋友面前叫德鲁别茨卡娅公爵夫人,罗斯托夫家族有两个娜塔丽亚,别人也叫她们娜塔莎,其中一个也叫罗斯托夫伯爵夫人,或者就叫伯爵夫人。
后印象派俄罗斯画家LeonidPasternak为《战争与和平》作的插图()
每个文艺青年心中都有几个俄罗斯人的名字:它可能是《太阳照常升起》中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阿廖沙”,也可能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把朴素的都市爱情娓娓道来的“亚历山德拉”;它可能是美名为“斯大林的风琴”却令纳粹德军和入朝美军损失惨重的火箭炮“喀秋莎”,也可能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初期跟随上海申花踢红大江南北而今却早已少有人忆起的“瓦洛佳”……那么俄罗斯人的名字究竟是怎么起的呢——
俄罗斯姓名1.0版
名字是有限的,但是姓氏是无限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有限的名字和无限的姓氏组合起来
总体来说,俄罗斯人的姓名也不过就是“姓”和“名”。区别在于由三部分组成:名字和姓中间要加一个父称。就拿普京大帝来说,普京是他的姓,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是名字和父称,由此可知,他父亲也叫弗拉基米尔。历史上那些亚历山大一世二世三世的不然没法区分,都叫亚历山大……
先说名,历史上俄罗斯人的名字来源很繁杂,包括古罗斯的名字,十月革命后产生的新名字。不过在历史上的沙皇俄国时期,俄罗斯人如果要取名字的话,都要在小孩子刚刚出生没多久的时候带到距离家里最近的东正教会去受洗。然后让教会帮着取一个名字,就算是贫民也会想办法让教士帮忙起个名字。所以在苏联成立的时候俄罗斯人全部都使用的是这种教会名字。让我们先看看目前常用的名字——
当然以上不是全部,不过看完这个,找到你的或是你熟悉的俄语名儿的含义了么?
苏联成立之后,革命家们开始起一些革命的名字。不过这批人的品味确实存在一定问题,这些名字的质量有点惨不忍睹。比如斯大林(钢铁),莫洛托夫(铁锤)等等。普通群众觉得就算不能当上文艺群众,也不能向这些“革命”群众靠拢啊。于是社会上主流的依然是这些革命前流行的教会名字。因此直到现在,俄罗斯人中大部分也依然是这些比较古典的教会名字。
电影《卡廷森林》
而东正教,作为基督教的分支,吸收了大量的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和古犹太人的文化,所以这些名字基本上就是这些古语言的一些单词。根据词义的话,可以将俄罗斯的名字含义分成2类,一种是强调人精神和体质上的有点,比如安德烈(勇敢)、列夫(狮子一样)、玛利亚(受人喜爱)或者是跟上帝有关的,伊万(上帝珍爱的)、伊凡(上帝给予的)。
列夫·托尔斯泰像
不过实际上俄罗斯人起名字也不是很讲究,这些教会名字一共才个左右,俄罗斯人照样觉得这么点用着没问题。所以俄罗斯人重名的几率太高了,男人中4个人里面有1个叫伊万,女人里面5个人中有1个叫玛利亚。大街上喊一声伊万,可以有半条大街的人回你一句“哎”。再加上起名时往往为纪念祖辈或亲友、伟人而承其名,并没有我国传统的避讳观念。好在,西方大多数国家一样也是这样名字少姓氏多,就算很多重名也不至于无法区分。
俄罗斯姓名1.1版
如何正确称呼俄罗斯人,要分亲疏远近
当然,俄罗斯人名的复杂远不止此,因为每个人的名字还有小称爱称,就是这个名字妈妈可以这么叫,朋友要那么叫,正式场合要正式叫,都是约定俗成的。举个栗子:弗拉基米尔的小称爱称瓦洛佳、沃娃、沃娃奇卡等,玛丽娜的小称爱称玛丽娜奇卡、玛丽莎、玛琳卡、玛丽奇卡等,对一个人的称呼也能显示出与此人的关系亲近程度。《静静的顿河》中的格里高利又经常被亲人叫做格里什卡、格里沙;旁人称作阿克西尼娅,而丈夫和情人叫她克修莎,这就是昵称(和格里高利分手之后称呼也起了变化)。
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里面,尼古拉在找果沙的时候用了一段很经典的对白。“格奥尔基·伊万诺维奇,他又叫戈加,或者叫戈纱,或者叫尤里,或者叫果拉,或者叫果沙,住在这里吗?“
这段对话中,戈加、戈纱、尤里、果拉、果沙都是格奥尔基的昵称,或者叫小名——这也太多了对不对?
理论上,每一个名字都有一个对应的小名,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俄罗斯人也不会严格遵循这种理论(比如成年子女惹父母生气之后被叫小名,这些套路也和我们一样样的),只不过是自己说得嘴顺的方式把跟自己亲密人的名字做简化,一个人也就多了很多昵称。就是这些只有最亲近的人才可以这么称呼。
《兄弟姐妹》剧照
另外在孩子成年以前,一般也被称呼昵称,不会用全名来称呼他。比如在列夫·朵金的八小时话剧《兄弟姐妹》中普利亚斯林一家,主角名为米哈伊尔,经常被称为米沙或米什卡——这也是约定俗成的简化方法;在《静静的顿河》中,小女儿名为叶夫多基娅,不过大家都会叫她冬妮娅;Наталья(娜塔莉娅)的昵称则有Наташка(娜塔什卡)、Натка(娜特卡)和Наталка(娜塔尔卡)等多种形式,具体叫哪个还是看嘴顺。
而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中,对于不太熟悉或是不认识的人,一般要称呼名字及父称,直接称呼其姓是不礼貌的,只有在特别正式的比如授奖等场合才能三个一起称呼。
对于政治家、艺术家等名人,人们习惯只用一个姓来称呼,如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等名人都称呼其姓以其来区别(比如契诃夫全名安东·巴普洛维奇·契诃夫,每一次提到都叫全名大概会累死吧)。
假如你遇见了斯大林,他全名是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你要叫他斯大林同志。也就是姓+尊称。
当你第二次遇见斯大林了,由于他是你的长辈,你就必须叫他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也就是名+父称。特别如果是他在他手下工作,那直呼其姓是一种很没有礼貌的,然后你只能去西伯利亚练习关于姓名排列组合的问题了。
这个时候你看到列宁过来跟斯大林打招呼,他是斯大林的长辈,他只需要叫斯大林的名字约瑟夫。而斯大林和你要称呼他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同理你对办公室里的同事也只需要叫他们的名字就可以了。
你在外人面前说起斯大林时,一般是说那个约瑟夫·斯大林怎么样怎么样。也就是名字+姓。
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称呼要根据情况进行转换。所以在俄罗斯人打招呼是牵涉到排列组合的一个问题,难怪俄罗斯人的数学都那么好。
俄罗斯姓名1.2版
男的斯基,女的娃,男女有别要分清
可能在俄罗斯人看来,世界万物都是有性别的,所以他们喜欢把名词分成阴性,阳性和中性。比如太阳就是阳性,月亮是阴性。为此他们特地将单词的结尾分成阳性结尾和阴性结尾。而那些既有公又有母的物种。比如猫,кот是公猫,т结尾为阳性,母猫是кошка,т变шка。为阴性。所以衍生了俄语中最令人头疼的阴阳性变格。
到人名上,由于人嘛,也是有男女的,于是同一个名字,那也要变格。变格有的是在名字最后加一个а,这个读汉语拼音的a。于是,男人叫斯大林,女人就叫斯大林娜。男人叫朱可夫,女人叫朱可娃。另外则也是按照俄语那个令人头大的变格语法弄出来的,比如某某斯基,变成某某斯卡娅,列宁变格成列娜。
所以在俄罗斯,就算是两兄妹,可能姓不是一模一样的,比如《静静的顿河》中米哈伊尔?科舍沃伊的姐姐就叫玛莎?科舍维娅。同样,俄罗斯妇女嫁人之后冠夫家姓,也明显她跟他丈夫的姓不一样。如梅列霍夫家大儿子名为彼得罗·梅列霍夫,而他妻子则叫达莉娅?梅列霍娃;邻居斯捷潘?阿斯塔霍夫妻子叫阿克西妮娅?阿斯塔霍娃,这一切是俄罗斯人什么都要分个阴阳性折腾出来的。
俄罗斯姓名1.3版
姓氏排列组合的奥秘
知道了姓和名的基本常识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具体地来看一下俄罗斯人的名字了。
例如二战的英雄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其中,格奥尔基是他的名。朱可夫是他的姓。中间的那串啥啥诺维奇的意思是,康斯坦丁他儿子。也就是说,格奥尔基·朱可夫他爸叫康斯坦丁·(祖父的名字)的儿子·朱可夫。笑话里那个“伊万·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这说明他叫伊万,父亲也叫伊万,祖上大概也叫伊万)
所以,在俄罗斯,你看到一个人的全名马上就能知道他爸的姓名。《静静的顿河》中的一家之主名为潘捷列伊?普罗科菲耶维奇?梅列霍夫,就能直接推断他父亲名为普罗科菲;同理从米龙?格里高利耶维奇?科尔舒诺夫的名字中就能推断他父亲也叫格里高利——并且在剧中也出现了,字幕为了区分写作格里什卡(约定俗成的简称之一)——格里高利还真是个常见的名字,本版话剧导演也名为“格里高利”。
导演格里高利·科兹洛夫
因此,俄罗斯也绝对不会发生在中国这种需要大喊我爸叫李刚的情况。按照习惯,肇事的那个李启铭完全不用说我爸叫李刚,完全可以说:我叫启铭·刚诺维奇·李,你看着办吧。翻过来解释就是我是李刚的儿子李启铭。
当然碰到女的就不是啥啥诺维奇或者啥啥耶维奇,一般说啥啥洛芙娜,啥啥耶芙娜。意思是谁谁家的女儿。
实际上,千奇百怪的姓氏才是辨识俄罗斯人姓名的第一大障碍——相对于比较少的名字而言,俄罗斯人的姓则复杂很多,教会的姓依然是大头,比如什么伊万诺夫,亚历山大罗夫之类的。其实俄罗斯的姓很多都是非常有趣的,如“戈尔巴乔夫”意思是驼背,“普希金”含“大炮”之意,“托尔斯泰”有“肥胖”之意……
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
14世纪前,俄罗斯人是没有姓的。“姓氏”一词是彼得大帝学习西欧引进俄语的。再晚些时候,俄罗斯人有了姓,但只是豪门贵族的特权,贫民百姓不能使用姓。
当年废除农奴制的时候,人们开始乱起姓。一种是把体貌当成姓,比如某人长得黑,于是就叫切尔尼亚克(黑皮肤);一种是性格,比如某人天生一副死鱼脸,于是就叫涅斯梅亚诺夫(不爱笑的人)。如:“尔布恩·尼希”是“驼背乞丐”的意思;“别列科夫”最初是长浅黄头发的人的绰号,现在自然长黑头发的人也可以用这个姓了。
有的来源于河的名称。例如“库尔布斯基”这个姓,就来源于库尔巴河,意思是“住在库尔巴河边的人”。列宁本人的姓(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则取自俄罗斯著名的勒拿河,此河流经西伯利亚,是列宁流放的地方。
或者有的用职业,渔夫叫自己雷巴尔科(渔夫),铁匠叫自己库兹涅佐夫(铁匠),还有“邦达列夫”(箍桶匠)等等。
画家库兹涅佐夫年作品休假
有趣的是,有些俄罗斯人的姓取自动物的名称,如“扎伊采夫”(兔子)、“科罗温”(牛)、“乌特金”(鸭子),柴科夫斯基(Чайковский)这个姓来源于俄罗斯俗名Чайка(有海鸥之意)。据说,古代俄罗斯人非常迷信,许多传说中,某些动物、禽类不是呼风唤雨的神,便是点石成金的仙。于是人们就以它们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以求具有那些“神仙”的本领,或者求得它们的保佑。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不过有些姓还出自一些食物和蔬菜的名称就搞不懂了,如:“眄拉瓦耶夫”(大面包)、“卡普什金”(白菜)。还有的姓氏与日常生活用品及生产工具有关,如:“舒宾”(皮袄)、“捷列金”(马车)等。
十月革命后,由于连年战争,前苏联出现了大量不知生身父母姓氏的孤儿,其中很多人给自己起了带有浓烈时代色彩的姓,譬如“马尔林”就是以马克思和列宁两个人的姓的第一音节组合的。
有人觉得外国人的名字难记,外国人恐怕也会嫌弃中国人名字没有规律。有人无法理解中国人的姓在前名在后,也有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外国人要拿红橙黄绿青蓝紫来作为姓,各国姓名实在是个有意思的话题。诺贝尔文学奖《静静的顿河》万字中有上百号有名有姓的人物,我们将继续在观剧之前,为大家详细解说“顿河编年谱”。
潘捷列伊x瓦西里莎
彼得x达利娅
格里高利x娜塔莉娅
米沙伊尔·科舍沃伊x冬妮娅莎
斯捷潘x阿克西尼娅
科尔舒诺夫一家
格里高利·科兹洛夫导演
8小时史诗话剧
《静静的顿河》
即将在中国最为重要的两座城市
北京、上海双城上演
COMMENT
业内评价
我看过那些最出色的导演制作,如托夫斯托诺戈夫、贡查洛夫、弗缅科和朵金,可以说这版全新的《静静的顿河》达到了同样的高度……
——戏剧评论家达吉雅娜·莫斯科维娜
我们在创作当中,怎么就不能有这样的一种震撼人心的史诗性巨作出现呢?
——著名剧作家、话剧《商鞅》编剧姚远
演员那么真实,细节那么真实,人物关系那么真实.....我就等着看这个戏,真的没有白等。
——表演艺术家、剧评人李龙吟
整部戏是关于苦难的史诗,但所有的角色从来不是声泪俱下的,活在一种彪悍的生命状态中。
——剧作家、文学评论家李静
我们愉快地手拉手一起去看戏吧!
《静静的顿河》分为上、下两部分,共四幕,演出时长8小时,共有三次幕间休息:
第一幕时长约1小时50分钟;第二幕时长约1小时40分钟;第三幕时长约1小时15分钟;第四幕约为1小时45分钟(实际时间以现场为准)
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来华
导演格里高利·科兹洛夫
执导8小时史诗巨著
一曲关于哥萨克的雄奇壮歌
首届驱动戏剧邀请展展演剧目
◆◆
话剧《静静的顿河》
◆◆
北京站
AndQuietFlowstheDon
地点:
北京天桥剧场
(北京市西城区北纬路30号)
时间:
.8.:00
.8.:00
◆◆
话剧《静静的顿河》
◆◆
上海站
AndQuietFlowstheDon
地点: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时间:
.8.:00
.9.:00
大事件预警!九折预售本周内关闭,把握最后的抢座时机!
这本万字的长篇小说,让村上春树整整读了三遍
《蜘蛛侠:英雄远征》里的蜘蛛侠,是你心中的英雄吗?
全京城潮娃征集令:有才有戏的小朋友,《静静的顿河》需要你
撕下战斗民族标签,这座城市告诉你,俄罗斯比你想象得还文艺
谁说俄罗斯姑娘漂亮不过30岁?来看看美了91年的她!
我为世界杯去了罗斯托夫,却被顿河的美震惊了!
23岁就能写世界名著?曾获诺贝尔奖的《静静的顿河》为剽窃之作?
大地上真正让人动容的,是来自最底层的咆哮
怎么,现在难道已经没有人读俄罗斯文学了吗?
今天的《静静的顿河》开票了吗?没有一会儿我再来问一次
27位演员分饰近50名角色,一文在手专治“顿河”脸盲症
《静静的顿河》中国首演震动冰城,快来收割一批高清剧照!
戏剧“掌门人”齐聚冰城谈顿河,听听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怎么说
驱动文明·传播感动
ID:PropelMedi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