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城的天空,诗星灿烂
特约组稿:肖振中
衡阳,湖南省辖地级市,地处南岳衡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为“阳”,故得此名;又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栖息于市区南岳72峰之首峰回雁峰,而雅称“雁城”。
衡阳濒临湘江,多条重要公路、铁路干线在此交会,是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以石鼓书院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与以南岳衡山为代表的自然景观遍布境内,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最成功的战役和中国抗战史上以寡敌众的最典型战例,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因而衡阳作为中国唯一命名的“抗战纪念城”被永远载入史册。
衡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衡阳之名在历代诗人的作品中广为流传,比如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诗圣杜甫曾居衡阳,留下了“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的诗句;宋代诗人范仲淹在《渔家傲》中写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诗句。
《新世纪衡阳诗选》(年3月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编录了42位衡阳诗人的佳作,叶延滨在序中这样介绍衡阳诗人的概况:“在我的印象里,衡阳是具有杰出甚至伟大诗人的所在,例如洛夫,他作为衡阳诗界的领军人物,无疑为衡阳诗群增添了光彩和分量。这部诗集也显示了衡阳诗界的传承有序,引领湖湘,超越未来的迸发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陈阵、吕宗林、萧通湖、李志高等留下了开拓者的业绩。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冷燕虎、罗鹿鸣、胡丘陵、郁金、起伦、聂沛、陈群洲、聂茂、刘定安、张沐兴等是衡阳人数最多的人称“60后”的实力诗人群体,他们以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作品,构建了衡阳诗界的生态色彩,奠定了衡阳诗歌在当代湖南诗界乃至当代中国诗坛的影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吕叶、罗子健、充原、杨超群、谢湘南以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封志良、施晗是衡阳诗界的新锐一代,他们的作品更多自信、自由和艺术个性展露,其宽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想无疑使得那个地域呈现一种诗歌创作天然的亮色,让读者对衡阳诗歌的明天充满期待和希望。”
衡阳诗人为数众多,有的留守本土,有的走出衡阳。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全国众多诗歌网站及文学论坛都留下了衡阳诗人的足迹。比如在中国最具人气的诗歌网站中国诗歌流派网,我所熟知的衡阳诗人有逸鸥、筷子、秦志良等。此次衡阳诗群作品展,由于版面有限,本人选发了聂沛、起伦、陈群洲、萧通湖、李志高、张沐兴、聂泓、绿如蓝、杨超群、逸鸥、剑君、封志良、充原等人的诗作及本人的拙作。由于时间和精力,没有一一通知他们,在此向他们致敬!
追忆逝水年华(外三首)
聂沛
看见一只蝴蝶在飞
飞了一会儿,它就飞走了
但是感觉,它还在那儿飞
更多的蝴蝶飞来飞去
充满记忆空灵的线条
——我知道记忆并不可靠
逝水年华有很多留白
为了忍住悲伤,生活说
——要学会数数
一只、两只、三只蝴蝶……
更多的蝴蝶尘埃般飞扬
天有多蓝,天有多高
要学会感谢和宽恕
感谢更多的蝴蝶在飞
宽恕它们不过是一些隐喻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沙漠干渴的大陆架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重大的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
我不知道风会吹向哪个方向
我不知道这条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我不知道白云会透露天空怎样的秘密
我不知道秋天的细节,一朵菊花的花瓣数量
我不知道绝望的深度,一条鲑鱼的思想
我不知道大海的渴意,石头的柔软
我不知道灰尘为何而笑,时针为何走回昨天
我不知道一个人在街头奔跑,他边跑边哭
像疯子,内心有着怎样无法言说的隐衷
落叶也神经质地跳了几下。已是傍晚
我不知道,不知道风会吹向哪个方向
子夜寒星闪烁,让我窗前的枫树失眠
秋天已经死了,被悔恨的泪水淹死
我不知道这是谁说的,也不知道事件的真相
我试图,并且只能从孤独中获取答案
但我不知道孤独是什么,不知道孤独
是不是大海的渴意,石头的柔软
是不是微笑的灰尘,总是走回昨天的时针
是不是那条不知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路
是不是白云和鲑鱼?是不是星星和落叶
我从来就不知道风会吹向,哪个方向
秋思
那些特别孤独的大树总是在
拼命地指引群鸟,喷泉一般生长
在不断升起的阴影下
拼命寻找天上的光明
而树根暗暗向我招手
而且像一群死去的亲人,那样说话
河流的蜿蜒,指引着闪电
让地平线到处流传大海的消息
悲欢离合不过如此
瘦削的青年总是为远方激动
人们都知道他是疯子
看惯了他的为爱而死,而且常常是
死而复生!我因此哑然
生怕写一句诗得罪了秋天
它恍若蓝天——那种静止的飞翔
指向何方?那种
让星空灿烂绽放的力量
内心会饱含怎样愤怒的菊花?
一个人走得比秋天还远了
抬头看到一行行大雁
在心中就会买一张回家的车票
一个人写诗,不过是
在路上捡拾几片落叶
并试图,把它们锻打成岁月的小钱
沙漠(外二首)
起伦
一只蚂蚁可以轻松搬动一粒沙子
但它搬不走沙漠里的沙子
时间也搬不动。在沙漠的韧劲面前
时间正渐渐失去耐心
沙漠的一点点悲哀,可以把天空逼得很高
沙漠里的沙子多么悠然
时而仰望星空,时而凝望远方
像思想家的聚会,有太多的深刻
它们把地平线看得发红再转暗
大风一路奔来。在远方
大风把平原所有的石头刮跑了
大风也把沙漠里的一支驼队刮得尸骨无存
但,大风对沙漠里的沙子无能为力
风停了。月上中天
月光是又一场浩瀚大梦的重要参与者
我看见一粒沙子打着哈欠伸伸懒腰
无数粒沙子酣然入梦……
喷泉
喷泉在自己的空洞里开得多么绚烂
炫耀迷人的身姿
一身奢华,以及正在着火的帽子
围观者痴迷的眼里写满热望
他们需要这样一株喷泉
来诠释业已形成的人生态度——
在信仰缺席的年代
纵容并享受扭曲的自我
有一个人
坐在最后排。冷眼打量这一切
他是个忠于自己内心的人
他肯定没病。他镇压心底的欲望
为了充分享受阳光的明澈与洁净
十行之内
我必须在十行之内完成对你的倾诉对你的爱
前面五行岁月虚度,对于某些事物几近空白
第六行开始,我用一些暧昧的形容词勾引你
让你也踏上诗歌的贼船,七行八行,我们常常
为来历不明的幸福陶醉高歌。当然,在第九行
必须放下身段讨好生活,向秋风赚取散碎银两
这样,我们才能更加从容完成第十行的写作
最后,我必须说明十行之内也有两行清泪
耗尽一生的热情和向往。夕阳西下光阴迫
我还必须掩饰行踪,提前到达某个终点,等你
一只鸟,在忠烈祠的弹头上舞蹈(外二首)
陈群洲
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版的战争与和平
一只小鸟,在忠烈祠的弹头上舞蹈
她听见过雷鸣闪电,却不知道枪声与炮火
不知道战争、死亡和一个国家巨大的牺牲
她把漫长的和平年代当作辽阔舞台
白云蓝天间到处是浪漫爱情与欢乐的歌声
她选择尖尖的弹头做一次幸福的停靠
她搞不明白,泥土里冒出来的这些笋子
为什么总长不大,春天来了也不生枝长叶
油画中的哑巴
直至读懂永远的沉默
才明白所有装饰声音的词
怎样多余与苍白。一言不发
不是缺失,是另一种深刻的方式
真正的声音来自内心的闪电
眼神,简单的手势
丰富得令人震撼的灵魂
忠烈祠
这里的每一天都是清明
都在接受一个民族永远的致敬
巨大的痛埋在泥土里,还有战争
死亡,仇恨和绵绵不绝的哀思
墓碑上刻着名字的只是少数
更多的没有籍贯,生卒,起码的军阶
甚至没有一张被硝烟熏黑的照片
忠烈,是国家最高意义的牺牲
也是他们共同的称号与荣誉
因为这样的缘故
人世间一切强盛的生命力
都是他们的象征。比如
春天,小雨过后遍地的野花
山坡上年复一年的小草
翠柏青松和长生不老的传说
一个脚痛风诗人的内心独白(外二首)
萧通湖
一匹瘸腿的老马同病相怜
忘不了昨天有多痛
说不出永远有多远
白云苍狗,一直在走着
走着,让我心飞翔
只限于以文字的翅膀
扶摇直上,或者用一泻千里的想象
表叙内心思绪的各种形态
曾经一起行走的朋友
有的换上了四只轮子的“奔驰”
记不得为前途奔波,蹒跚而行的当年
人生苦短啊,到头来
说不清谁是小乌龟,谁是大白兔
有的早早停下来,化为
大理石墓碑下的轻尘
(曾经多么狂妄自大的人,说不走就不走了)
老马啊,你就
慢慢走吧,走吧
也许前面的风景会更美
也许,一个人的天涯
本来不过如此,不必在意
别人的白眼,能够自已行走
本身也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幸福
简简单单的幸福
在一首诗里守口如瓶
我绝对不是一个冷血杀手
对山珍海味统统放生
对白菜萝卜,来者不拒
与一只只乌贼握手言和,惹不起那些
海水里活得自由自在的家伙
对软得一塌糊涂的豆腐之类
都要躲得远远的
嘴上的禁忌,不胜枚举啊
尤其是不能与杜康交朋友
斗酒诗百篇的劝酒词,从此失效
在一首诗里清心寡欲,多好啊
哪怕是我不要酒,诗从此不要我了
清清淡淡的人生,正是我内心的需要
祖国啊,请给我葵花宝典
给我拒绝痛苦保持尊严的良方
虽然我不再年轻,不再有
太明的明天,太远的远方
请允许我以自己并不从容的脚步
量出我和这个世界
从梦想到爱的最后距离
从不断失望到达成愿望的
最后距离。有始有终
简单而快乐的一生
一朵白云
人在做,做爱做的菜
荤荤素素,都是烟火人间味
天在看,看爱看的人
影影绰绰,背影不够黑白分明
常入兰室,久居鲍鱼之肆
谁还能对香臭不闻不问?
一朵白云,絮絮叨叨
诉说曾经路过沧海的故事
谁的内心已经荒草丛生
往事从此绝口不提
动物面具(外二首)
李志高
动物没有面具
人拿来作为面具
来掩盖自身的残忍
有人拿老虎来作为面具
是因为老虎的面具愈来愈好玩
人与老虎的互为天敌
老虎早就败下阵来
当我愈来愈喜欢昆虫的面具
有人抢先选择了苍蝇的面具
我己经无话可说
有人终身无法卸下面具
有人已经与动物为伍
尽管是一场场旷日持久的游戏
人向来自有选择的余地
人作为失败者已成定论
却永远无法自圆其说
毒药
毒药的存在,没有错
是这个世界错了
思想的泛滥,没有错
是人这个载体错了
在各自的身体深处
有多少隐衷秘思
哪些暗道密室藏着毒药
多少人有过下毒的冲动
爱至深渊自身便成毒药
思之异端浑然一体的便是毒药
从肉体中撤离自我
从万物中凝炼出毒药
有人告诫要正确利用毒药
无毒不成世界嘛
我相信:好诗里肯定有毒
艺术之所以让人刻骨铭心
妙不可言的就是那一丁点毒
有必要向铲除毒草的人们致敬
尽管愚蠢至极
尽管他们是一些拦路虎
尽管其中有人向我们兜售全部道德
尽管能起到以毒攻毒的作用
动物园
动物压根儿就不想作人类的参照物
越不承认这一点的人
动物的血性就越逼近他们
它们逃离动物园回到
原生地的梦总有一天
也是人类的梦
劈木做栅栏围住动物
门槛上挂着的眼睛门槛上的守护神
管不住人的影子游离为动物的影子
动物是人类的镜子
映照出人类骚动不安的倒影
人从动物中找到了最初的哲学
因而成为所有动物的天敌
孩子们从动物园找到一种乐趣
暴君的戏在别的地方经常重演
这里反而看不到了
致敬曼德拉(外二首)
张沐兴
人间,请把蜡烛点燃
天国,请将星辰擦亮
我无法一一点名的一切
请举起你们心中微弱或者蓬勃的灯盏
一起为一个获得自由的伟大灵魂送别
曼德拉,比勒陀利亚监狱不再是你的牢狱
癌症不再是你的牢狱
时间,也不再是你的牢狱
你终于得到彻底的自由
这不是死亡
是向着光明最终极的飞翔
在你出发之前,安魂曲是忧伤的安抚
亦是质问
在你出发之后,苦难是伤害
亦是颂歌
曼德拉,公义还没有到来
但你经历的劫难
让缄默产生火山一样不可阻挡的燃烧
你的背影
让所有的大陆版块看到它的方向
我们终将得到自由
不在今生,便在死亡的时刻
在送别你的时候
我们将踩着静寂与耻辱
仰望辽阔的苍穹
学会宽恕,也继承你的愤怒
这人类共同的财产
它黑色中的光明,它冰层下的火焰
终将点亮世界的未来
大风
云层落叶般飘远
纵然那么庞大
仿佛一个县,一个省
风有无穷的巨力
它如看不见的火车头
把时光拖成一缕烟的形状
而簇拥着衡山的各类植物
包括悬崖上的小草
是风怎么用力都没能拖走的
唯有那些带根的事物
坚定,自信
在多大的风中也毫不怯弱
坍废又重建的寺庙
也属于带根的事物么,它所供奉的神
是否它植在这个世界的根
不会被风吹走的人
一定都是有根的人,他们浮尘般活着
植物般以爱抱紧生活
天光
早起的僧人在清扫。一边扫
天就亮了起来
似乎黑暗如灰尘
是他们一扫帚一扫帚推去的
这不免让人产生幻觉
认为他们就是体恤众生的大神
掌握时间转换的奥秘
站在山顶的人
他看到的却是一次喷涌
天光如同地壳再也藏不住的泉流
它的力量更大
以致一瞬间掀起巨大的潮汐
使天与地呈现明显间隙
直到被惊动的群峰与万物填满
究竟是谁为人世驱去了黑暗
又是谁送来了天光
上苍没有告诉任何人,从来没有
衡山之晨只不过印证岁月辽阔,浩荡
唯见与光融合的人们满怀喜悦
无疑光可以给速朽的命运带来新生
在接下的来日子里(外二首)
聂泓
我发现:没有一张钞票
是幸福的;那么多的食物
充满饥饿,那么多的房屋
装满寂静和虚空,家具
在夜里闪着光,时间在失眠
热恋中的男女深深地搂在一起
她们的热情,是午夜随身携带的荧光棒
在白日的白里,她们朝着各自的方向
我的爱情被时光淹埋
我的幸福被拥挤的人群冲散
我的园里,再也种不出玫瑰般
发烫的语言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我要学会种植蔬菜和浆果
让那些失散的时光
在门前的树荫里慢慢返青
慢慢变甜。在漫长的等待中
将每一个日子反复漂洗、晾晒
让岁月里的风声,伴我入眠
疲惫的夜晚
我渴望每一个夜晚
都筋疲力尽。就像收割后的土地
一样安静,连梦也要剥夺其发芽的权力
让每一个夜晚,一盆清水一样
没有杂质
在拥挤的城市
生活给了我一把无形的卷尺
让我在人群中,反复丈量人际关系
我累,却不知道为什么累
就像一个人,被命令用拳攻击空气
我怕黑夜太短,盖不住我的睡眠
我怕白天太长,就像失眠的人讨厌开灯
就这样醒着、睡着;睡着、醒着
我多么希望是这样度过未来的每一天
吃三碗米饭,流二两热汗
让一天的劳作轻松地找到他的夜晚
我鼾声如雷,而我却什么也不曾听见
活在人世
由于人世的过度喧嚣
整个世界,瞬息处于空白状态
就像传说中的雪国
生活中的言词
越是艳丽,越失去其层次
就像街头的广告
流动中的人流结在一起
涌成一列黑色的列车
我是中间的那一节
我的一生短暂
而列车正长,看不到车头
也望不到车尾
我心急如焚
但我已在车上;当我想起故乡
就像一个人想起了他的第一声哭声
猫(外二首)
绿如蓝
没有疑虑了,就是它
这只猫,住在我心里已经很多年
常常在夜里,一阵风蜷伏在我怀里
月色下,湖水清亮,平静
时光缓慢流淌
这些都是真实的
另一些日子,它显露那未被完全驯化的本性
锐利的爪,挠啊,挠
你看不到它,就是痒得难受
我皱着眉,看着窗外的一朵玉兰
它将谢未谢。另一朵
要开不开
在故乡
回到生你养你的故乡去
回到童年,像儿子这么大的年纪
与他称兄道弟
和他一起,细嗅一朵蔷薇的芳香
蹲下来,与路过的蚂蚁谈谈心
顺手扯下一把青草,喂养池塘里的小鱼儿
教他打水漂,以几十年人世闯荡的经验
告诉他,目标要朝向更远处
脚下一定要小心
更要紧的,是要掌握必要的窍门
那样,才可能在水面上
划出一道更美的曲线
小池塘映着你们的笑容,映着乡村的
蓝天白云。风吹竹叶沙沙,还有
穿越林间的鸟鸣
在故乡,猛虎早已远遁
一切都像被清水洗过
那么纯净
在一条古老的街上小坐片刻
在一条古老的街上小坐片刻
看一个杯子如何将时光慢慢倒空
空气缓慢流淌
人流和脚步,依旧匆匆
你坐在一条石凳上
石凳的冰凉告诉你秋天来了
但一个人的火焰在烧
一个人能将繁华读作荒芜
一个人的世界那么大
整条街的古老和喧哗都被深陷
一个人的世界那么小
每一个雕花的窗户里都闪着同一个身影
在一条古老的街上独坐
仿佛另一种皈依与抵达
秋风吹落片片黄叶
一些旧时光在悄悄地返回
塔(外二首)
杨超群
我依靠的是内心的幽静
四周晃晃的光明
才是致命的诱惑
谁在汇聚仰视
波涛汹涌中的一根桅杆
节节收缩恐慌和孱弱
群山支不起我的倾斜
如果失去了空旷
我将无力抵挡八面来风
晨晖和夕照
冰雪那残忍的眩目
都是我撑破的茧
美好的事物
都有达到顶点时的锋芒
需要洞察的
是内心的层次
和铃声撒落时的涟漪
人们往往极目张望
俯视安详的大地
我缓缓递出
一把测度的曲尺
那是风削剥我内心时
旋出的寸寸沧桑
卖棉花糖的老人
庄稼地里不适合
做这种试验
庄稼地里培育不出
比长绒棉还要优质的产品
在城市的小巷里
没有虫子
没有冰雹
只有一群孩子
对棉花的认识
原来温暖是有味道的
卖棉花糖的老人
总是在提醒我们
很少的一点甜蜜
也有很大的体积
我再次写到闪电
我多次写到闪电
却总是赶不上
它的锐利和深刻
嗤嗤燃烧的鞭笞
无限伸展的根系
愤怒奔腾的九曲黄河
天空中一条思想的峡谷
这都是我过去的解读
虽然它宽容亵渎
也并不妨碍我内心瞬间明亮
但我仍然不能像闪电
迅速地抓住本质
迅速地使光芒区别于
虚假的声势
迅速地在分不清的氛围里
显露自己
嶙峋的骨骼
人民事件(外二首)
逸鸥
(1)
在公交车上
一只人民的手
伸入
一个人民的口袋
这个事件的目击者
是一群人民
他们的第一反应
是把自己的嘴巴捂紧
当然
捂紧的还有
他们的口袋和良心
(2)
一个先富起来的人民
腆起先富起来的肚子
来到劳务市场
领走一个贫困的人民
这个贫困人民的身份
叫做保姆
在旧社会
叫仆人
她现在是
人民的仆人
(3)
有一些人民
权利过硬
有一些人民
拳头过硬
在过硬的权利和拳头之间
还有一些人民
骨头发软
(4)
我要以一个普通人民的身份
对你这个重权在握的人民
作出最后的审判
将你所有的豪宅香车拍卖
将你所有的银行帐号冻结
将你所有取之于民的财产
统统地用之于民
然后
把你开除人民籍
发配到资本主义社会
少不更事
毛泽东去世那年
我四岁
记得那天
村里的大人
放下地里的活
都凑到禾坪上
嚎啕大哭
我搞不懂
他们哭什么
为什么哭
村里又没死人
再说
就算村里死了人
也只有死人的亲戚哭
那时我才四岁
不知道什么是主席
什么是伟人
不懂
阶级感情
我和你
仿佛一个豆荚
中的两颗豆子
一经剥离
便各奔东西
乔小惠,多年以后
餐桌上
再相见
你变身一棵豆芽
我藏身一块豆腐
分别装在
两个精致的盘子里
在河边,遇见一块熟悉的石头(外二首)
封志良
水流缓慢。风将细碎的波浪送往对岸
伴随季节的步伐,那块熟悉的石头
似乎比以前更胖实了些。但依然沉默
我发现,石头的眼睛闪现明净的渴盼
它已经在那儿很久了。童年的时候
我多少次来过这里,午后或者黄昏
凝望飘逝的云朵和船帆。我能听见一种
窸窣的声音,这是不是石头的心在跳动
整个河岸被时光整理得井井有条
空气中似乎弥漫着某种野花的香味
我喜欢在这样的季节遇见熟悉的事物
安静的心灵就会涌起对阔远的热爱
在河流岸边遇见的这块熟悉的石头
永恒地随着光阴在流动。面对渐渐
落下的斜阳,我知道,它的身体中
早已住进了属于自己的神灵或闪电
山顶一夜
这时候,清风悄然潜入黑夜
叶子的轻响掩盖不了青草的呼吸
土尘和废气早已荡然无存,只有
星星低垂,传递着生命沉静的消息
这时候,那么多的树还未睡去
清香包裹着裸露的山石
沿着大地的脉络,山溪淡然地走向沉醉
不知道将选择在哪一个时刻独自醒来
远处的灯盏渐趋于无,在山顶
是不是一个人的记忆也会变得空白
合上迷离的双眼,那些失去和得到
那些疏远和靠近,无法进入我的梦境
亏欠
用鸡蛋为我换作业课本的人
拼尽力气供我读完大学的人
名字都是后来我教她写的人
一生没离开土地和灶台的人
借邻居一碗豆还一升米的人
病痛中隐忍眼泪不流出的人
没读过一天书却妙语连珠的人
日子过得酸涩却不吐苦水的人
尽管贫穷却永远挺直脊梁的人
不到五十岁就离开尘世的人
黑暗中仍给我无穷力量的人
她是我这一辈子最亏欠的人
写给父亲(外二首)
剑君
父亲成了一粒种子
被我分别种在心中和山里
除了清明这天
我会用泪水去浇灌
还有就是每月的初一和十五
我把父亲种在山里
是因为父亲如山一样厚重
我把父亲种在心中
是因为随时随地
可以带上他走
父亲每年都要发几次芽
多半在晚上
其余在我想他的时候
父亲每发一次芽
都会长出从前的模样……
天,成了一张网
一群蝙蝠还没有回家
把完美无缺的空间
扎出点点小洞
天,成了一张网
我的夜,被一朵玫瑰叮咬
太阳在山后面沐浴
天就关上了门窗
此时两只手在隔壁
絮絮叨叨
我突然觉得
有一种声音
十分陌生
夜和一些雨
走了很远的路
在它们身上
我没有看到春天在梳妆打扮
就连那身黑黝黝的睡衣
都像我眼镜后面的
瞳仁
我最终还是把月光
狠心地凉在了被褥外面
即便有一条红裙子
在我梦里晃来晃去
我的夜
被一朵玫瑰叮咬
白河(外二首)
充原
出发时是一条山间小溪
一条从我家门前经过的细细的水流
在祁东的田野上迂回
之后,变成了小河
或许与白有关,但并不是白的
晴空万里覆盖一条河的苍茫
河道上有长长的画卷,可以展开
而我们只能目睹某个局部
局部让抽象的名字不再抽象
让一条河成为具体的水流
河水日夜奔流。流失的东西
谁说得清楚
河水从上游流来,向下游流去
多像一阵过路的风
与我们擦肩而过。当我们回头再看
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情形,使人想起某个特别的午后
在大街上遇到一个美女
稍一发愣,她就融入了人群之中
河水在远去,仿佛时间在离开
我们看不见它身后扬起的尘土
但看得见河床
高出水面的部分,构成一条河的两岸
河岸无法和我们说话
无法用口语直接表明要表达的意思
相对于河水,河岸没有乡愁
它长年累月地呆在同一个地方
似乎就是为了见证,我家门前细细的水流
在祁东的田野上变成小河
鼎山上的松树
一棵松树是孤独的。两棵以上
满山的松树未必就不会孤独
把松树的心看透之后,我想爬上鼎山
在松林里寻找一些什么
沿途很容易遇到许多垫高脚尖的松针
它们失去了生命,却得到了友情
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集体温暖
面对松树,仍需要仰望
更多的松针高高在上
像一床松纱的毛毯
拖过来,盖住了偌大的天空
和阳光的浩茫
但盖不住,一个人攀登的影子
鼎山上的松树,一年四季都没有
离开鼎山半步。小时候
我看到这棵松树就已经长大
长大后,这棵松树还没有老去
它有返老还童的本事
一树松针,不像男人秃顶之前的头发
掉了就永远地掉了
也不像女人,鲜花一样的青春
一次盛开只为了一次凋零
在松林里,我始终没有
找到想要的东西
只是扒开遍地松针,拾到了一枚松果
和鼎山上年年都吹的北风
魂飞魄散
——《白日梦》节选
我看到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
仿佛就是自己。起初是一个
接着是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
加上本身,共七个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三魂七魄
复印件似的影子
已经开始,从我身上分出
这些另外的自己,玻璃一样透明
他们的动作和我保持高度一致
我抬头他们也抬头,我转身
他们就像商量好了似的
同时转过身来。这种情景在电影里见过
从没料到电影里的幻象会出现
在死后第八天的意念中
三魂七魄,分身之前
集体藏在同一个内部
他们陪伴着我,在我遇到困难和问题时
帮我想办法。对我遇到的困难
他们有的点子不少有的束手无策
这让我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的心情
时而乐观,时而悲观
灵魂分身是一把隐形的刀子
一种慢性的伤害
因此,空气裂变不是风的错
而是一团空气在长久凝视状态下
分解出多个大小相同的影子。这明明是幻觉
但此刻,我分不清自己
已经醒来还是仍在梦里
一定是黑暗和光明
合编了一句真实的谎言
我感到周遭的一切,包括风
还有风中的尘埃
都出现了轻微痉挛
只是无法确定,风和尘埃有没有
人类一样的魂魄
不能怪三魂七魄过于飘渺
我也不能脚踏实地。这时候
我恰好被一阵风高高扬起
又轻轻摔下。所幸的是三魂七魄
没有同时离开我
每隔一段较长的时间
他们才飞走一个
其实,我经常这样进入梦乡
一个人慢慢地疲惫
一点一点地死亡。就像一棵树
一片一片地落光叶子
如果我是植物,比一棵树要低
但比它进入冬季的时间
或许更漫长
鱼化石(外二首)
肖振中
对着它
我讲了半天话
想像着潜藏的鱼
在坚硬中被激活
一定有一个波折的谜底
时间无法揭开
一定有一段流血的伤口
结着万年的痂
风不来
泪先来
这养命的水
养着一条孤独
墓志铭
这颗牙齿脱落了
它咬过食物
咬过笔杆
咬过爱人的嘴唇
也咬过敌人的手
更咬过黑暗中的镣铐
如今它脱落了
向这尘世
交还它曾死死咬住的
风雨和阳光
黄昏,在某山顶
不清楚远方的落日
是否摆脱了尘世喧嚣的病菌
正如我无法知晓近旁的野草
是否屈从了北风的威逼与利诱
一条大江如弯曲的螺纹钢纠结在大地胸口
一万座山像一万条狗突然被剦割集体失声
责任编辑:韩庆成
(选自《诗歌周刊》第期中国地方诗展栏目)
看完为您推荐一个悉尼的 中国诗歌博物馆网络展馆依托中国诗歌流派网建立,特征集个人诗集、诗合集、诗论集以及诗歌民刊、诗歌手稿等资料。请民刊编者、诗集作者签名后通过快递或挂号方式寄至:安徽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老街书馆,收件人:韩庆成,手机:,邮编:。我们收到后将在中国诗歌博物馆网络展馆和老街书馆永久展示,并将在未来的中国诗歌博物馆展出。感谢您的支持!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letuoliyaa.com/czjs/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