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点42分,武汉国际马拉松男子组冠军被肯尼亚选手麦约摘得,用时2小时11分15秒。随后,埃塞俄比亚选手雷加萨以2小时26分10秒摘得女子组冠军。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果然不出所料,马拉松冠军再次被非洲兄弟包揽。
回头看一眼去年全国各地马拉松战果:
▲.1.3厦门国际马拉松,肯尼亚选手莫塞斯·莫索普以2小时6分19秒成绩夺得冠军。
▲.6.13兰州国际马拉松,埃塞俄比亚选手阿雅勒·沃尔德·乔治斯以2小时10分10秒的成绩夺冠。
▲.9.13太原国际马拉松,埃塞俄比亚选手比格哈姆·奥蒂斯·阿查梅夺冠。
▲.9.20北京国际马拉松,肯尼亚41岁选手马里科·基普春巴夺冠,用时2小时11分。
▲.12.5深圳国际马拉松,埃塞俄比亚选手选手博杰格·瑞格色·莫以2小时14分54秒夺冠。
神奇的发现,过去几年里,几乎所有国际马拉松冠军,都被非洲小伙伴包揽。准确的说,基本来自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
▲赛前,一份武汉马拉松特邀选手名单。名单上列举着历史成绩优秀的职业选手,可谓冠军候选人。位居前列的几乎全是非洲选手。
自从年以来,马拉松世界纪录也一直属于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选手。在长跑领域,非洲兄弟简直逆天。
今天来聊,
为什么马拉松冠军总是非洲人?
/心肺强壮四肢发达/
▼
首先,说说先天生理条件。
还记得大学长跑终点快断气的惨状吧?其实,相比肌肉,心肺功能才是长跑的最关键因素。
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地处高原,平均海拔米,大概是庐山黄山的两倍高,这里的人们心肺功能天生比较强,据说中国男性血红蛋白含量是12-15g/L,而非洲黑人兄弟却是18g/L,血液携氧能力特别强,一口气上五楼,不喘气。
▲东非高原,炎热干燥,非洲跑者们的家乡。
另外,体脂比例、大腿小腿长度比例方面,非洲人民都挺有优势。
/魔鬼训练全民跑步/
▼
然而WHat君讨厌宿命论,尽管天赋异禀,但非洲人包揽马拉松冠军主要还得靠后天训练。在东非高原许多地方,马拉松训练是一项奇特的景观。
这里讲一个小镇的故事。
肯尼亚有个叫义坦(Iten)的小镇,被誉为“世界长跑圣地”。镇里仅有人,却诞生了近千位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人,其中包括许多马拉松冠军。每天清早天刚亮,男女老少就在玉米地里热身,早上九点,成百上千人准时开跑,场面壮观。
跑步,是他们摆脱贫穷的唯一渠道。
▲Iten小镇,如今成为许多长跑爱好者慕名朝拜的圣地。
绝大多数肯尼亚跑步运动员都出身贫穷,跑步就是为了赚钱,请脑补《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这次武汉马拉松冠军奖金高达4万美元,全球都差不多是这个价。
在肯尼亚,一个优秀的职业跑者,一年里靠参加国际马拉松和商业竞赛,收入能接近20万美元,据说,最顶尖的运动员,除了马拉松奖金,还有广告代言、明星领跑收入,一年甚至能赚万美元,but这样的神级选手全世界也就五六个人。
而肯尼亚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才美元(大概1.2万人民币,相当于月收入0元),勉强温饱。优秀的马拉松跑者,都在家乡买房买车娶媳妇,开起了跑步培训班。
相当于月入的你看到邻居通过苦练跑步月入30万,成功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这诱惑,你懂的。
所以,在没有血压脉搏监测、专业跑鞋、没有任何健身科学指南,甚至只能吃玉米面团的情况下,肯尼亚人光着脚穿着破鞋子翻山越岭,跑出了一大群世界冠军。催人泪下的励志故事啊。
由于奥运会奖金太少,所以,这群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东非选手几乎从不参加奥运会。他们挤在人群里,在每个城市马拉松夺冠,拿钱走人,顶多蹭上城市报纸的头条,不过名字挺拗口,转眼就被忘了。
▲如今Iten镇已经靠跑步经济变得富裕,街道漂亮。镇内许多职业长跑训练机构,有完备的宿舍、食堂、教练团队。
/职业跑者+冠军经济/
▼
当然,接下来问题又来了。永远保持高分,除了跑得快,还得满世界报名、买机票订酒店。鉴于肯尼亚人民只有0块钱的月薪,想订个几千块的机票、买双阿迪耐克,在夺冠以前,确实还挺难的。
于是,马拉松背后诞生了一条产业链。
陶绍明,前中国国家队长跑教练,如今是中国头号马拉松经纪人,旗下养着80多名非洲职业跑者,据说他的团队常年垄断全国马拉松前三名。
▲陶绍明的非洲军团,全是世界顶尖的马拉松跑者。
一名优秀选手一年最多能拿两三场马拉松奖牌,算是体能极限,所以,他们会给选手量身选择奖金最多、性价比最高的比赛。
呐,也许你会说,真黑啊,运动精神居然被做成了生意。不过别笑,想想高考什么的,算不算异曲同工呢?
所以今天,当你在东湖欢乐谷的终点,看到冠军麦约冲过线的瞬间,请记得,他真的是个有故事的男童鞋。
文
胡晗
刚跑完汉马,名次不错。
??
你信吗?不信就戳“阅读原文”。
▼
每天五分钟读懂武汉
合作邮箱:what
whatwh.转载请注明:http://www.biletuoliyaa.com/jtqk/10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