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年度发展报告《中国—南非人文交流发展报告(—)》约稿函
年4月24日,“中南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在南非比勒陀利亚举行。为落实中南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各项工作,经教育部国际司正式备案,浙江师范大学和云南大学分别挂牌成立“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作为该机制下的两家学术支撑机构。中心将承担中南、中非人文交流研究和资政服务工作,全面服务我国中外人文交流大局。为此,浙江师范大学与云南大学联合编撰《中国—南非人文交流发展报告》,主要对南非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媒体、体育、旅游、青年、妇女、地方合作、智库等领域的发展情况及中南人文交流与合作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并就推进相关领域的工作提出建议。
第二部《中国—南非人文交流发展报告(—)》涉及领域与内容安排:
第一、报告主题聚焦南非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媒体、体育、旅游、青年、妇女、地方合作、智库等人文领域的发展情况;及中南两国在上述领域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情况。
第二、报告内容以上1—2年度的中南人文交流各领域发展状况为主。
第三、每篇报告正文字左右,欢迎基于实地调研的高质量的长篇深度报告(字数不限)。要求提供标题、摘要、作者简介的英文翻译。
第四、欢迎海外学者的英文来稿,编委会将酌情进行翻译或者直接以英文出版。
《中国—南非人文交流发展报告》遵循如下编撰原则:
第一、报告请按照智库报告的要求来写,以中南双方国家和政府的急迫需求为导向,以解决中南双方目前突出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以最新数据为支撑,着重分析新情况及影响、预测发展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不要写成学术论文。
第二、报告内容要客观、准确、全面、完整,资料来源具有权威性、时效性、价值性,避免单纯的定性描述,减少空泛的学术议论与纯理论分析,报告内容尽量客观化、数据化、资料化。
第三、所提政策建议应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切实性并评估实施的风险与前景,避免泛泛提一些空洞的原则性建议。
第四、报告必须符合学术道德和写作规范要求,具有原创性,不得一稿多投,不得抄袭,文责自负。
投稿联系信息:
1.投稿专用邮箱:xuwei
zjnu.cn2.投稿截止日期:年10月31日
3.联系-
4.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letuoliyaa.com/jtqk/5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