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读书会,一年拆书本,今天第本,《硅谷钢铁侠》。
如果不方便看文字,也可以点击听音频。
普通话不标准,收听有风险,点开要谨慎哦。
0,关于作者,关于本书
阿什利·万斯,美国商业专栏作家,全球著名的科技作者之一。
本书出版于年,豆瓣评分8.1分。
本篇拆读稿,少量来自于我读的另外两本:崔龙的《神迹创造者:埃隆马斯克传》、邱恒明的《这个星球不配我死:埃隆马斯克传》。
咱们解读过他母亲的传记《人生由我》,欢迎点击蓝字垂阅。
第本,《人生由我》:她培养出马斯克,自己也活得很硬核
1,少年儿童阶段
埃隆.马斯克的外祖父曾经飞行3万英里往返于澳大利亚,他们被认为是唯一驾驶单引擎飞机从非洲飞到澳大利亚的私人飞行员。
独立,冒险,是母亲这一支的家族风格,采用放任自流的方式来抚养孩子,这种方式也沿用到几代之后的马斯克身上。
埃隆.马斯克出生于年,在比勒陀利亚长大,这是南非东北部的一个大城市。
小时候,他总是陷入发呆的状态。当人们跟他说话时,他经常没有反应,眼睛呆滞地望着远处。这样的事情频繁发生,令埃隆的父母和医生以为他耳聋。
马斯克对读书如饥似渴。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似乎就书不离手。“他每天读书10个小时是家常便饭,”马斯克的哥哥回忆说,“如果是周末,他可以一天读完两本书。”
全家人去购物的时候,经常发现埃隆中途不见了,家人就跑到最近的书店去找,总能看见埃隆坐在地板上全神贯注地看书。
在下午2点放学以后,马斯克自己跑到书店去,一直待到下午6点父母下班回家。
热爱阅读的后果之一,就是明理。比如,当同龄人害怕黑暗的时候,马斯克的说法是:“黑暗,只是没有光线而已。”
10岁,马斯克便拥有了一台计算机,并随机附送了一本BASIC汇编语言教学手册。马斯克一连看了三天三夜没有睡觉,把所有的内容都读完了。
12岁,他写了个游戏程序,名为“炸弹”,让马斯克赚到美元。
高中的时候,成绩还行,但是也并不被同学们归类到“聪明人”类别里。在班级最聪明的5个男生里,没有他。
因为他的总分不算高。因为他偏科。——“我只是考虑‘对于我需要掌握的科目,我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我宁愿玩计算机游戏、写代码和读书,也不愿意去获得那些没有意义的A等。我记得在四五年级时,曾有几门功课不及格。”
2,求学加拿大
17岁时,马斯克离开南非前往加拿大。
马斯克一直在加拿大各地打零工。比如,清理木材厂的锅炉房,这是一份很累的工作:最初一起工作的同事有30个,到了第三天,只有5个人留了下来。
身体能吃苦,但是也积极地寻找机会:读报纸,从中找出有趣的人并和他们见面。他们会直接打电话给这些人,问他们愿不愿意一起共进午餐。
其中,找到一位《环球邮报》的商业专栏作家尼克尔森,后者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马斯克打来的电话。“我不太习惯这种贸然邀约,但我还是被他们精心准备的说辞说服了,并同意跟这个锐意进取的年轻人共进午餐。”
“他们的意志太坚定了。”尼克尔森最后给埃隆提供了一份暑期在银行实习的工作,并成为他值得信任的导师。
在自己重视的学业上,马斯克保持着好胜心:变态心理学的考试成绩出来后,马斯克得了98分。他找到教授,与教授争辩丢掉的这2分,然后教授就给了他分。
“一旦埃隆想了解某个事物,他会投入比别人多得多的精力。这是埃隆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拿到双学位后,最初打算在斯坦福大学攻读材料科学和物理学博士学位。但随着故事的发展,马斯克在斯坦福大学待了两天就退学了。
3,第一次创业,Zip2公司
马斯克和他的弟弟,创办了第一家公司,叫Zip2公司。他的生父资助了美元,帮助他们度过创业初期。
马斯克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办公室。他通常就在办公桌旁的睡袋里席地而睡,马斯克向Zip的第一批员工提出了一个要求:谁到了公司就把他踢醒,然后他再继续工作。
风险投资人都看在眼里——他愿意赌上身家性命去建立这个平台。
“我具有武士精神。我宁愿切腹,也不要失败。”
年2月,康柏出资3.07亿美元现金收购Zip2。马斯克获得了万美元。
4,第二次创业,X.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letuoliyaa.com/jtqk/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