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公元后两个1世纪的繁荣后,亚欧大陆东西端的两大文明帝国都陷入了严重的内部和外部危机。在西方的地中海世界,当被称为罗马(帝国)历史上五贤君中的最后一位马克·奥勒留病逝后(公元年),权利被交到了他的儿子及共治者康茂德手中。这位年轻的君主不像他的父亲,对于治理国家不感兴趣,却对角斗表演情有独钟,甚至不惜自降身份亲自上场比试(当时角斗士大多是奴隶或出身低微的穷人)。康茂德十二年无能的统治,除了引发不列颠驻军一次规模不大的兵变外,倒也没引起多大波澜。在他死后,出身骑士阶层的佩蒂纳克斯曾短暂的登上皇位,但旋即因未及时发放赏金,而死于禁卫军之手。富有的元老尤利安努斯在禁卫军举行的皇位竞拍中获胜,随即加冕称帝。然而没过多久,指挥多瑙河军团的总督塞维鲁便率军攻入意大利,处死了尤利安努斯,并重建了一支由自己的亲信组成的禁卫军。塞维鲁在上台后用了四年时间,先后打败了由叙利亚军团拥立的尼格尔和不列颠军团拥立的阿尔比努斯,统一了帝国。
马可·奥勒留是罗马帝国五贤帝时代最后一个皇帝,他是罗马帝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不但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君主,同时也是一个很有造就的思想家,有以希腊文写成的著作《沉思录》传世。在整个西方文明之中,奥列里乌斯也算是一个少见的贤君。
康茂德为公元二世纪末的罗马帝国皇帝,虽然是有名的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的亲生儿子,但在他执政的十二年期间普遍不得元老院与一般人民的喜爱,并结束了过去帝国五贤君时代的繁华。康茂德遇刺身亡后,罗马帝国便陷入了一连串混乱的内战之中。
塞维鲁出生于罗马帝国阿非利加行省大莱普提斯,死于不列颠。罗马帝国皇帝,塞维鲁王朝开创者,公元年4月14日成为罗马皇帝,在位至公元年逝世。他是首位来自非洲的罗马皇帝。
而在遥远的东方,统治中国近四个世纪的汉王朝也在同一时期陷入了严重的内乱和分裂之中。从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年)黄巾之乱爆发,到汉少帝永汉元年(公元年),大将军何进被宦官集团所杀,大军阀(时任并州牧)董卓率西凉军进入洛阳。再到次年,把持朝政的董卓废黜汉少帝,另立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引发关东州郡牧首组成联军讨伐。数年之间,汉朝天下四分五裂,各地群雄割据。董卓生性残暴,在进入洛阳后,又纵容部下在城中奸淫掳掠,滥杀无辜。虽然他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譬如重用前朝因得罪宦官而被罢黜或不得志的官员(如著名学者蔡邕),以拉拢人心,但在西凉军的暴行面前仍于事无补。不过幸好与他为敌的关东诸侯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割据一方,以至于联军数十万人中除了初出茅庐的曹操和曾在凉州与董卓并肩作战的孙坚。在被孙坚打败后,董卓挟持汉献帝和群臣百官前往长安,临走前一把火烧了东汉经营百余年的洛阳城,并遍掘帝后陵寝以搜取金帛。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生于颍川。东汉末年献帝时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郿侯。
刘协(年4月2日—年4月21日),即汉献帝(年-年在位),字伯和,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
亚欧大陆东西端的两大帝国在公元2世纪末相继陷入内乱,只不过相比于西方的罗马帝国,汉王朝的危机显得更加深重罢了。塞维鲁虽然再度统一了帝国,在位时又出兵阿拉伯、北非和不列颠,继续发动军事远征试图重整罗马帝国的边界。然而当他在公元年病死于不列颠前线的埃博拉坎(今约克)后,皇位争夺在他的两个儿子之间展开,最终获胜的是年纪稍长一些的安东尼努斯,他后来被称为卡拉卡拉。卡拉卡拉为稳固皇位而滥杀无辜,据说在他在位的六年间(公元~年),因各种原因被处死者竟多达两万人。公元年,卡拉卡拉进行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他将罗马公民权普遍授予各行省的所有的自由人,终结了自奥古斯都以来确立的意大利与外省(公民与非公民)体制,虽然从长期来看此举对于在下个世纪君士坦丁和狄奥多西所推行的(宗教)意识形态革新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进作用,但从短期来看仍对帝国的稳定造成了影响。卡拉卡拉在远征帕提亚途中遇刺,由于他始终没有儿子,因此禁卫军长官马克里努斯在军队的拥立下登上了皇位。
公元两世纪的罗马帝国地图
卡拉卡拉是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的大儿子和罗马皇帝,他杀死他的弟弟塞普提米乌斯·盖塔和盖塔的支持者来巩固他的皇位。颁布安扥尼努斯敕令,让罗马公民权赋予全体罗马人民。这也标志着罗马帝国由盛转衰。
马克里努斯是罗马帝国第一个北非努米底亚行省出身的皇帝;他的父亲是毛利塔尼亚的解放奴隶,没有显赫的家世。马克里努斯在卡拉卡拉进行波斯战役之前,暗杀了卡拉卡拉,受到军团拥立为帝。他指挥了与阿尔达班五世的尼西比斯之战,和波斯签订了退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和约,但此时驻在叙利亚的军团,拥立具有塞维鲁王朝血缘的少年埃拉伽巴路斯为帝。马克里努斯在安提阿外与埃拉伽巴路斯的军队对抗,但他底下的士兵却纷纷投靠对方。马克里努斯打算逃回首都,却在小亚细亚的比提尼亚被士兵认出杀死,其子迪亚杜门尼安也一同遇害。他的在位仅仅只有一年。
而在东方,经过公元2世纪最后十年的混战以及下个世纪初爆发的大瘟疫,使中国的人口从东汉中期时的五千多万,下降到不足两千万。如果这一数字属实的话(存在争议),那么中国在这一时期损失的人口超过一半。不过相比于后来的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这一时期的历史也并非完全黑暗,甚至可以说是精彩异常。在北方,当董卓被一些朝臣联合其部下吕布合谋诛杀后,关中地区陷入大乱,董卓昔日的部下李傕郭汜乘机作乱,汉献帝和群臣被他们控制了数年之久,才乘隙逃往洛阳。由于洛阳已在此前的战乱中被破坏殆尽,汉献帝一行只得栖居于残垣断壁之间。因为长期战乱,昔日繁华的河洛之地已变成一片废墟,随行的多数官员、侍从和宫女,甚至包括汉献帝本人都经常食不果腹,每天都有人因饥饿而死。直到颇有远见的兖州牧曹操将汉献帝一行迎到许城后,情况才有所改善。颇有政治头脑的曹操在许昌重建一个新的政府,并以皇帝的名义,从河南四战之地出发征伐天下。
东汉地域分布图
曹操(年-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在中国南部,孙坚在与荆州牧刘表的一场战争中被杀,他的儿子孙策带着家人和旧部托庇于袁术麾下。据说孙坚在进入已是一片废墟的洛阳时在一口井内发现了汉朝的传国玉玺,孙策后将它献给了袁术,从而激发了后者称帝的野心。在袁术称帝前,已成年的孙策带领其父的旧部渡江南下,占领了江东地区的几座城市。建安元年(公元年),袁术在淮南称帝后,成为众矢之的,遭到了以曹操为代表的汉朝廷的打击,而孙策亦乘机脱离袁术,并继续攻城略地,逐渐占有了江东六郡的大部分地区。然而没过多久,孙策就在一次外出打猎时遇刺,临终前遗命由他的弟弟孙权继位。少年老成孙权在父兄留下的一班文臣武将克服了最初的危机,稳定了统治。其后又数次出兵攻打与他有杀父之仇的荆州牧刘表部下江夏太守黄祖。
孙坚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之吴国的奠基人。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逢之嫡次子,袁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
控制许昌朝廷的曹操先后打败了吕布、袁术、刘备和张绣等势力,又在建安五年(公元年)官渡之战中战胜了占据四州之地的袁绍,袁绍死后又利用袁氏兄弟的不和平定了河北,出白狼山击破了乌桓单于蹋顿,并迫使辽东的公孙康及关中诸将臣服,最终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公元年),曹操南下征伐荆州牧刘表,以及依附于他的刘备。然而大军未到,刘表便因病去世,其子刘琮在群僚的建议下向曹操投降。被打败的刘备带领残部退守夏口,又派诸葛亮渡江向孙权求援。曹操没有采纳谋士的建议留在荆州,而是率领大军继续向南进发,终在当年年末赤壁之战中被孙权部下的大都督周瑜打败,被迫退回北方。刘备和孙权瓜分荆州,其中孙权获得了北部,刘备获得了南部。周瑜死后,继任的大都督鲁肃劝说孙权将荆州北部让与刘备,以此缩短防线。刘备在占据荆州大部分地区后,根据诸葛亮为其制定的计划率军入川,用了三年时间驱逐了暗弱无能的益州牧刘璋。继而刘备又挥师北上进攻汉中,在迫使曹操撤军后,占据了这一作为西川门户的战略要地。
刘备(年-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年—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而在西方,马克里努斯的统治仅仅维持了一年,便被叙利亚军团推翻。其后继位的是被称为埃拉加巴卢斯的巴西安努斯,他是塞维鲁皇帝的一个远房亲戚。埃拉加巴卢斯的父亲是埃美萨的世袭祭司,娶了塞维鲁妻妹的女儿为妻。埃拉加巴卢斯荒淫无度,时常在宫中举行奢华的晚宴,并经常与年轻男性发生关系。他将东方宗教引入罗马,在城内为太阳神密特拉兴建神庙,而传统的希腊罗马诸神崇拜,则在此后日渐式微。公元年,禁卫军发动叛乱,杀死了埃拉加巴卢斯和他的母亲尤利娅·索艾米亚斯,拥立他的表弟亚历山大·塞维鲁继位。他是一个优柔寡断的皇帝,先后被他的祖母马伊莎和母亲莫米亚所控制。
埃拉伽巴路斯,罗马帝国的皇帝,年-年在位。他的本名为瓦瑞乌斯·阿维图斯·巴西安努斯,登基之后改名为马尔库斯·奥瑞里乌斯·安东尼努斯
埃拉伽巴路斯进入罗马城
公元年,立国四个世纪的帕提亚阿尔萨息王朝(中国古代史籍中称安息)覆灭,取代他的是自称为波斯苗裔的阿尔达希尔一世建立的萨珊王朝,他宣称要恢复阿契美尼德时代的波斯的疆域,包括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当阿尔达希尔一世的使者要求罗马帝国放弃上述土地遭到拒绝时,双方遂兵戎相见。在母亲和一众官员的陪同下,亚历山大·塞维鲁前往安条克,亲自“指挥”这场战争。在参谋们的建议下,亚历山大将从全国各地征集来数万大军兵分三路对波斯人发起反击。而阿尔达希尔一世则利用内线作战的优势逐一击破了南路军和中路军,迫使亚历山大·塞维鲁下令撤军。从亚州前线撤军后,为了应付野蛮人对北方边界的袭击,亚历山大·塞维鲁又和他的母亲莫米亚前往莱茵河前线。公元年,亚历山大·塞维鲁在莱茵河畔的阿格里皮纳·克罗尼亚(今科隆)死于兵变,同时遇害的还有他的母亲莫米亚。亚历山大·塞维鲁的被杀标志着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三世纪危机”的开始。在这半个世纪里,地中海世界各地战乱四起,来自陆地与海上的威胁打破了延续两个多世纪的“罗马和平”。
当时中国与安息帝国的地理位置
日后波斯萨珊帝国的版图分布
当西方的地中海世界逐渐滑向“三世纪危机”的混乱年代时,东方的中国在公元年前后分裂为三个国家。其中实力最强的是曹操及其子曹丕建立的魏国,统治着中国北部的青徐兖豫冀并幽雍凉诸州;其次孙权建立的吴国,统治着中国东南部扬州和交州,以及从刘备部下关羽手中夺走的荆州;而失去了荆州的刘备,在东征失利后病逝于白帝城,其政权仅能控制西南部的益州。三国鼎立之初,执掌蜀汉大权的丞相诸葛亮即确立了联吴抗魏的国策,不惜承认孙权为与刘禅平起平坐皇帝,以此来确保蜀吴联盟的稳定。而魏国因此不得不将军队分散在从淮南到陇右的漫长战线上,诸葛亮六出祁山以及孙权发动的历次北伐都极大的牵制了魏国的兵力,使其无暇南侵。从公元年到公元年,魏蜀吴三国对峙了长达四十二年。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年—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刘禅荆州江陵人,即蜀汉怀帝(年—年在位),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蜀(汉)国政权在诸葛亮死后(公元年),先后由他指定的继承人蒋琬和费祎执政,延续了他的基本国策。然而当他们二人死后,蜀(汉)国势日衰,最终在公元年为魏国所灭。只是当时,曹操的后裔已经失去了权利,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相继把持朝政。已被加封为晋王的司马昭死于灭蜀(汉)的同一年,王位由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公元年),最后一位魏国皇帝曹奂将皇位禅让给晋王司马炎(晋武帝),就像四十五年前,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曹丕那样。失去了盟友的吴国又继续坚持了十五年,最终于太康元年(公元年)被西晋灭亡。至此,从汉少帝永汉元年(公元年)开始的近一个世纪的内战和分裂(暂时)结束,中国再次归于统一。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权臣、政治家、军事谋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东汉京兆尹司马防次子。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鉴于曹操“赘阉遗丑”的出身,一度拒绝征辟。
西晋统一后的中国版图
就在中国重新走向统一时,西方的罗马帝国却在混乱的漩涡中艰难前行。在亚历山大.塞维鲁死后登上皇位的是一个粗鄙的色雷斯军人马克西米努斯,其暴虐统治激起了各个阶层的不满。公元年,阿非利加总督戈尔迪安在迦太基称帝,并得到了元老院的承认。仍效忠于马克西米努斯的努米底亚驻军镇压了这次叛乱,戈尔迪安自杀而死。然而不久,马克西米努斯在攻打意大利东北部的阿奎利亚时死于部下的哗变。由元老院选定的皇位继承人普皮埃努斯和巴尔比努斯仅仅三个月后就死于禁卫军之手。戈尔迪安的孙子,年幼的戈尔迪安三世被扶上皇位。公元年,在抵抗波斯军队入侵时,戈尔迪安三世神秘去世,禁卫军长官阿拉伯人菲利普在军队的支持下登上皇位。
盖乌斯·尤里乌斯·维卢斯·马克西米努斯罗马帝国皇帝。第一位出身蛮族的罗马皇帝。
古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努斯洗银币
古罗马皇帝戈尔迪安三世银币
尽管在公元年4月,菲利普成功的举办了罗马建城千年的庆典,然而他的统治仍很不稳固。次年,他就在一次战役中被杀,在其后的短短十余年间,德基乌斯、加卢斯、艾米利亚努斯和瓦勒良(他的儿子加利埃努斯同年被任命为共治皇帝)。阿尔达希尔一世死后,他的儿子沙普尔一世继承其父遗志继续发动对罗马帝国的战争。公元年,瓦勒良召集数万大军东征波斯,不料却在埃德萨战役中被波斯军队围困,后被迫投降。在俘虏了瓦勒良后,沙普尔一世率领大军继续东进,攻陷并洗劫了安条克,并侵入小亚细亚东南部的奇里乞亚。
波斯萨珊帝国沙普尔一世石刻像
叙利亚一个附属城邦帕尔米拉的统治者奥登纳图斯召集了大量流散的罗马败军,将他们重新加以整编,再加上从亚洲各地招募的士兵,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奥登纳图斯率领他们袭击了一支殿后的波斯军队,俘获了沙普尔一世的后妃和大量战利品。帕尔米拉在波斯人撤军后,迅速填补了埃德萨战役后亚洲诸省出现的权利真空,迅速控制了从小亚细亚到埃及边界之间的大片土地(几年后又占领了埃及,并直接导致了与罗马帝国的冲突)。奥登纳图斯病逝后,王位由他年幼的儿子继承,以他的妻子芝诺比娅摄政。统治帝国西部的加利埃努斯无暇营救他的父亲,帝国各地相继发生叛乱。莱茵河前线的驻军拥立波斯图穆斯称帝,建立了高卢帝国。波斯图穆斯得到了西班牙和不列颠驻军的支持。至此地中海世界一分为三,其东部和西部分别为帕尔米拉帝国和高卢帝国所统治,罗马帝国仅能控制意大利、巴尔干半岛和北非。
波斯琐罗亚斯德教挂毯
西晋统一中国后,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和平时期,前后维持了二十余年。这段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年)到太熙元年(公元年)司马炎驾崩为止;第二阶段从晋惠帝永平元年(公元年)到永康元年(公元年)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被杀为止。西晋建立之初,司马炎鉴于魏国因宗室没有实权,而终致大权旁落的教训,仿效汉初故事,大肆分封同姓为王,并赋予他们在各自封国内的实权,以此来巩固司马氏的统治。此举为数十年后的诸王内战以及西晋王朝覆灭埋下了伏笔。
晋武帝司马炎(~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
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王朝第二位皇帝(~年在位),晋武帝司马炎次子,母为武元皇后杨艳。
公元年,司马炎因长期纵欲过度而病逝,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司马衷的智力低下,实际权利掌握在他丑陋的皇后贾南风手中。这个颇有心计的女人先是利用楚王司马玮铲除了受命辅政的汝南王司马亮和太傅卫灌,继而又在张华、裴楷等人的支持下诛杀了司马玮,得以独揽大权,把持朝政达十年之久。在张华等人的辅佐下,这段时间倒也平安无事。然而在公元年,贾南风设计谋害了太子司马遹后,朝中上下对她的不满开始加剧。赵王司马伦利用这一局面联合齐王司马冏等人发动政变,诛杀了贾南风及其党羽。在此后的十余年里,包括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义、成都王颖、河间王禺和东海王越在内司马氏诸王之间为争夺权利而自相残杀,再加上之前被杀的汝南王和楚王,史称“八王之乱”。
西晋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
司马伦字子彝,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母为柏夫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从公元3世纪起,北方的气候变得日渐寒冷,越来越多的游牧民族从其定居的亚欧草原带南下,进入更温暖和适宜居住的南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聚集在塞下的异族不断增加,取代汉朝的魏国在北方的压力骤然增加。只不过在这一时期,魏国的实力仍很强大,足以制服这些入侵的乌合之众。经过汉末战乱,中原地区的人口锐减,出于增加人口的考虑,历代魏国统治者将许多异族迁入内地,散居在沿边的幽、并、雍、凉诸州。其中鲜卑人主要居住在从幽州北部到凉州之间的广大地区;羯族主要居住在并州东部,匈奴主要居住在并州与雍州北部;氐族和羌族主要定居在雍州的西部和北部。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他们披发左衽。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雍州,今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宁夏、新疆部分、内蒙部分,后改凉州。
而在西方情况则略有不同,从公元3世纪中期开始,多瑙河与莱茵河以北的野蛮人不断冲击着罗马帝国的边界,德基乌斯皇帝就是在公元年的一次战役中被哥特人杀死。到了公元年,罗马帝国的大量军团在东部前线被波斯人歼灭,致使北方边界防御空虚,野蛮人乘机入侵,战火从东部的默西亚、潘诺尼亚一直延烧到西部的高卢和不列颠。法兰克人,一个新进出现在莱茵河东岸的部落联盟,翻越比利牛斯的崇山峻岭,侵入防御薄弱的西班牙,沿途劫掠并焚毁了许多城市(如作为塔拉戈纳西斯省首府的塔拉戈,据说几十年后它仍是一片废墟)。这夥法兰克人甚至渡过直布罗陀海峡,侵入到北非地区才被当地的罗马驻军打败。
法兰克人是5世纪时入侵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法兰克人统治现为法国和德国的地区,他们建立了中世纪初西欧最大的基督教王国。
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
直布罗陀海峡
公元年,加利埃努斯死于叛乱,他的继承者是克劳狄乌斯,一个出身伊利里亚的将领。加利埃努斯在位的十五年间是罗马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帝国陷入全面危机,古老的政治传统彻底失去作用。克劳狄乌斯和他的继承者奥勒良统治的七八年间(公元~年),罗马帝国出人意料的恢复了活力,他们首先打败了屡次入侵的包括哥特人在内的蛮族,继而挥师西进,利用波斯图穆斯被杀后的混乱,逐步削弱了高卢帝国,最终将其吞并。最后东征帕尔米拉,重新收复了亚洲诸省和埃及,再度统一了帝国。经过年迈的皇帝塔西佗的短暂统治后,普罗布斯登上了皇位(公元~年),这位皇帝致力于恢复帝国境内的秩序,甚至计划重新恢复对莱茵河东岸用兵。在他之后继位的是卡鲁斯,他领导了对东方波斯帝国的远征,后者正因长期的内部动荡而元气大伤。据说卡鲁斯的军队一直推进到泰西封,并洗劫了这座城市。在卡鲁斯因意外死后,来自潘诺尼亚的将领戴克里先取代了他的儿子继承皇位。
古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
哥特人(年~年)也译作哥德人,是东日耳曼人部落的一支分支部族,从2世纪开始定居在斯基泰、达契亚、外潘诺尼亚与黑海北岸的乌克兰大草原。
古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
为了便于对付来自国内外的叛乱和入侵,戴克里先将帝国一分为二,其中东部由他本人统治,西部则由另一位将领马克西米安统治。几年后,他又在两位君主之外,又增加了两位地位较低的君主,作为他们的继承人。戴克里先确立的这套继承制度,自以为万无一失,然而当他统治二十年后(公元~年年)宣布隐退不久,争夺权利的内战就再次爆发。戴克里先还推行了其他一些改革措施,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比如他曾颁布价格敕令,试图控制主要商品的物价,但最终失败。他还重新划分了行省,将其大幅缩小,数量是之前的三倍。又重组了军团,将其规模缩小,以适应战略需要(不过这两项改革都直到他的继承人君士坦丁在位时才彻底完成)。
古罗马帝国版图
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安银币
古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
在进入公元3世纪后,东西方两大帝国都受到了来自文明世界之外的野蛮人的冲击,只不过相比于陷入严重内乱的罗马帝国,中国由于魏国和西晋前期建立了稳固的统治,因此受到的冲击较小。然而在下一个世纪,两大帝国将分别走上不同的道路,晋朝在八王之乱后,由于入塞蛮族的叛乱,而被迫退往南方,建立了东晋王朝。而罗马帝国则在君士坦丁和狄奥多西在位时迎来了一个普遍稳定的世纪。
欢迎喜欢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letuoliyaa.com/jtqk/6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