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块数据”指挥中心
彭亚平,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
如何为技术治理的兴起提供一个整体性解释框架?为解此难题,本文整合信息、行政和权力三种技术,把国家治理视为国家照看社会的技术。欲照看社会,必先“看”清它。身份信息和效用分析让社会可被“看”,问题导向让“看”不断深入,因果机制把它们串成解释之链。国家将社会简化成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时,暗含了如何“看”的权力。一旦此权力遭受质疑,治理体系将制造出自己的问题,催生新的治理技术,周而复始。本文将诸多技术治理实践揉入推理过程,并重新诠释已有研究和理论。
关键词
技术治理;国家视角;治理现代化;技术与权力;福柯
公共管理将成为计算与技术,据此,能在国家内部秩序维持和国家力量增长之间建立一种动态却稳定、可控的关系。
——Foucault,:
一、引言
人类的政治实践史可以视为通过各类技术树立统治者权威、加强国家能力的历史。以古代中国为例,大型青铜器的制造、组织技术确立了商王权威(张光直,:-),编户齐民让帝制国家获得稳定的赋税和军事资源(李磊,),文书技术改进让政府内部沟通效率和中央集权同步加强(张荣强,;刘杰、黄维庆,)。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时代的来临,更多的技术许诺重塑/新建治理场景、精准识别治理对象、再造政府流程和任务、约束官僚集团,一同印证了渠敬东等()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社会关系的全景式观察,即技术治理的时代已汹涌而来。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并将之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来,党和国家的相关探索不断深入。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重申“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治理者要懂技术,技术专家要懂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之一。目前,学界已就技术愿景、技术应用如何成功(黄晓春,)、技术如何调整央地关系(杜月,)、如何推动国家能力建设(王绍光,)、技术风险(邱泽奇,)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组织社会学、技术与组织、国家治理等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letuoliyaa.com/lshg/6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