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一切阅读,都是误读
您正在阅读OFFLINEIssu9的「误读」栏目。成为离线会员,您将收到每周一期电子杂志,完整阅读会员专享内容。
(点击图片了解会员详情)
◆
纪念:这一年离开我们的10位科技先驱
纪宇彪
机器人之父、人工智能之父、笔记本电脑之父、电子邮件之父已经离去,但先驱总是会不断出现的。
在此,我们缅怀。
约瑟夫·恩格尔伯格:被称为「机器人之父」的他,坚信机器人能让人类的未来更美好JosphF.Englbrgr,.07.26-.12.01约瑟夫·恩格尔伯格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17岁参军,心系科幻与技术的恩格尔伯格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物理,后又花三年取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年,恩格尔伯格在一场酒会上发现了同样着迷于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机器人故事的发明家乔治·德沃尔,后一拍即合,并肩作战。隔年,天使投资的00万美元到位,他们创立了世界第一家机器人公司Unimation。两年之后,世界上第一个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Umimat)诞生——一个重达2吨但却有着1/英寸精确度的庞然大物。
但一开始,尤尼梅特这样的技术创新并不能打动多数公司和制造工厂,他们对于新技术极不领情,Unimation早期处处碰壁。但人类对技术的恐惧恐怕还是会屈服于效率和产出,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的机器人工业迅速崛起。恩格尔伯格开始把目光从工业机器人身上移开,开始进军服务机器人领域。年,恩格尔伯格的新公司开始销售护士助手(Hlpmat)医疗机器人。
恩格尔伯格年出版的RoboticsinSrvic描绘了服务型机器人在未来的应用。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家族中的一个年轻成员,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但不包括从事生产的设备。
他始终相信,机器人能代替人类充实重复性的、危险的工作,从而让人类的工作更有意义,生活得更好。因为在机器人领域内的贡献,他被誉为「机器人之父」。
彼得·诺尔:原本是天文学家的他,意外走进了计算机领域PtrNaur,.10.25-.01.0
诺尔年生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近郊,年在哥本哈根大学取得天文学硕士学位,随后两年他在英国剑桥大学进修,期间用过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式数字计算机EDSAC,学到了不少有关计算机和在计算机上编程的知识,后到IBM公司的沃森研究中心进修,有了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储备。就读博士期间,由于开展天文研究的需要,他受命设计了丹麦的第一台计算机DASK。
年,诺尔在由他设计的DASK上实现了ALGOL——这是世界上首批ALGOL实现中的一个。诺尔开发了BNF范式,IEEE因他「对计算机语言开发」所作出的贡献授予他计算机先驱奖。他也是年图灵奖的获奖者。
马文·明斯基: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的他,致力于创造情感机器MarvinMinsky,.08.09-.01.24
明斯基年生于纽约市,孩提时代就着迷于科学和工程。他于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取得数学学位,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博士学位。他创造了首批机械人手臂、世界上第一个神经网络模拟器Snar、世界上最早能够模拟人类活动的机器人RobotC。明斯基于年在MIT共同创建如今成为传奇的人工智慧实验室,他也打造出能透过连结模仿人类神经元进行学习的首部电脑。他是人工智能领域首位图灵奖获得者。
明斯基对电脑和人工智慧的最大贡献是他所提出的观念,即不论是人类或机器的智慧皆非单一程序,智慧源自「心智社会」(socityofmind)内的无数程序互动。在明斯基的《情感机器》中,他提出了塑造未来机器的6大维度——意识、精神活动、常识、思维、智能、自我。
明斯基的洞见导致发展出充斥个别模组的智慧机器,那些模组赋予智慧机器特定能力,诸如能与西洋棋大师对弈的电脑、制造汽车的机器人、分析DNA的程式以及为电影创造出栩栩如生恐龙、爆炸和外星世界的软体等。
雷蒙德·汤姆林森:他让邮件有了「」,但他并不时常查看自己的邮箱RaymondSamulTomlinson,.04.2-.0.05
年轻的汤姆林森考入伦斯勒理工学院(RPI),在那里他还参加了IBM的带薪实习项目,于年获得了电气工程学学士学位。而后在MIT深造期间,汤姆林森在语音通信研究组工作,开发了一个模拟数字混合语音合成器。
年,汤姆林森写出一个程序,允许ARPANET计算机网上的不同计算机相互交换信息。ARPANET是互联网的前身。在那之前,唯有使用相同主机的人之间才能交换电子信息。在ARPANET系统上实现了第一个电子邮件系统,从此被誉为「电子邮件之父」。汤姆林森研发出现时在全球通用的电邮系统,并选择用「
」(at)符号,连接用户名及目的地址,这个符号现时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标志。虽然他获奖及取得其他荣誉无数,但同事都说他为人谦逊。不过奇怪的是,汤姆林森并不时常检查电邮。汤姆林森并没有料想过电子邮件会就此流行开去,甚至变得「和电话一样重要」。
安迪·格鲁夫:曾主导英特尔的技术转型的他,通过书传授自己的管理经验AndyGrov,.09.02-.0.21
格鲁夫生于匈牙利的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博士后,安迪·格鲁夫进入著名的半导体公司工作,在那里他参与集成电路的早期研发。7年,出版教科书PhysicsandTchnologyofSmiconductorDvics。8年,他参与英特尔的创建,成为英特尔的第三名员工。格鲁夫最早在英特尔内担任工程部经理。
年,格鲁夫决定改而发展集成电路方面的应用。他主导英特尔的技术转型,与IBM合作,共同进入个人电脑市场。英特尔在创立第一年的营收为美元。在0年之后,于年,英特尔营收成长至亿美元。同年,格鲁夫被《时代杂志》选为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格鲁夫在公司经常扮演强硬派的角色,他的无情、强硬的管理才能和执着、严谨的工作作风鞭策和训斥着后进员工。他的干劲也总是让人为之一振。他通过《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传授自己的「高产出管理学」,这本书被所有企业经理人奉为经典的实战教案。
比尔·坎贝尔:他是硅谷最著名的「创业教练」,辅导过施密特和乔布斯WilliamVincnt“Bill”CampbllJr.,.08.1-.04.18
在进入科技行业之前,坎贝尔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足球队主教练,这也是他被称硅谷「教练」的由来。
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曾回忆坎贝尔早期在谷歌工作过的日子,他说他最初的反应是:「我为什么需要一名教练?我为什么需要别人培训?」答案是「他能为公司的特定职位甄别出最合适的领导者。除了这些以外,坎贝尔还帮助建成了谷歌公司的董事会,并在培育公司的企业文化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埃里克·施密特认为是坎贝尔策划了公司的组织架构,谷歌现在的运营方式可能少不了这位教练。
坎贝尔给创业的其中一条建议是:企业必须要有统一的产品原则。即使是在公司高速发展的阶段,你也应该要确保企业一直秉承自己的独特性,其做法就是坚持公司最基本的创意原则。坎贝尔曾表示:「这也是苹果最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清楚设计原则的趋势。」
而在传记里有些刻薄的史蒂夫·乔布斯则说:「他很有人情味。」
阿尔文·托夫勒:这位未来学家认为生物技术将掀起第四次浪潮AlvinTofflr,.10.08-.06.27
托夫勒这位未来学家年出生于一个波兰犹太移民家庭,他60年代在IBM和其他科技公司就职期间酝酿成熟了他的理论。
年出版的《未来的冲击》是托夫勒奠定声名之作,它的出版也标志着未来学进入美国文化的主流领域。年出版《第三次浪潮》,托夫勒在0多年前的这本书里描述了未来:跨国企业将盛行;电脑发明使SOHO(在家工作)成为可能;人们将摆脱朝九晚五工作的桎梏;核心家庭的瓦解;DIY运动的兴起……时过境迁,托夫勒的预言竟大多已成为了现实。年出版的《权力的转移》给我们讲述了带来无尽纷扰的变动,尤其是知识在权力转移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提出「社会权力」的新观念,并探索了未来企业、经济、政治和世界局势的改变。《未来三部曲》对当今社会思潮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托夫勒还令「信息过载」这个词广为流传,他的著作使世界领导人和商界领袖纷纷向他求教。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中国总理赵紫阳都曾经请教过托夫勒。
罗伯特·法诺:他创立了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也是最早的开源软件倡导者之一RobrtMarioFano,.11.11-.07.1
义裔美籍计算机科学家,为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工程与计算机科学荣誉教授。专长于信息论,曾与克劳德·香农共同开发出香农-范诺编码,并曾提出法诺不等式。他是最早的开源软件倡导者之一。
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员罗伯特·法诺发表了一篇悲观但却引人注目的文章,题目是《论计算机通信的社会作用》。他担心的是,计算机资源的获取将越来越集中化,这种集中化将对民主造成极大的破坏。随着越来越少的人控制着对信息的说明和处理,民主制度就会越来越变形。法诺认为,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不同的计算机通信架构,不再是集中在少数组织手中的架构,而是面向大家开放的架构。
西摩尔·帕普特:他创造了小海龟编程,也想让编程进入课堂SymourPaprt,.02.29-.07.21
南非比勒陀利亞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家。他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其中一位先驱。他对智力的观点主要来自让·皮亚杰的影响。他在8年从LISP语言的基础里创立Logo编程语言。明斯基邀请帕普特到MIT,开启了帕普特在美国的学术生涯。帕普特参与创办了MIT人工智能实验室,也就是明斯基于年在MIT共同创建如今成为传奇的人工智慧实验室。
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拉斐尔·赖夫(RafalRif)在MIT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letuoliyaa.com/zyjr/9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