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比勒陀利亚 >> 城镇介绍 >> 正文 >> 正文

哈孜艾买提不朽的生命画卷

来源:比勒陀利亚 时间:2023/3/14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哈孜·艾买提江先生

01

《木卡姆》系列

当艾介克被拉动琴弦,手鼓被敲起来,唢呐被吹响,卡龙琴发出纤细曼妙的声音,维吾尔的血液便沸腾起来——

一条音乐构成的纽带维系着一场场欢乐的婚礼宴会和麦西来甫,也维系着维吾尔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崇敬。

年,带着对木卡姆艺术的热爱,一位维吾尔艺术家走进于田县博物馆,在二楼临时搭建的画室里创作下一副惟妙惟肖的木卡姆演奏图,用绘画的方式永恒地镌刻下维吾尔的声音。

于是,时至36年后的今天,在笔者和朋友们走过的地方,从西半球的英国伦敦到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几乎都能在维吾尔餐厅里找到这幅由油画《木卡姆》印成的挂毯:

▲被织成挂毯的《木卡姆》油画,笔者摄于英国伦敦

《木卡姆》,这幅艺术作品和它所表达的主题“十二木卡姆”古典编曲本身,是现代维吾尔人心目中最永恒的标志。

这幅挂毯中有着各式各样的传统乐器,还有尽情歌唱、享受乐声的戴着小帽或梳着长辫的人们,所有最鲜艳的维吾尔的颜色与维吾尔的声音都被融合,观看者驻足欣赏挂毯,却因而得到了想象力的升华,被邀入一场视听飨宴。

这幅挂遍全球的画毯,源自伟大的维吾尔艺术家——哈孜·艾买提的油画作品《木卡姆》。

▲《木卡姆》布面油彩cmcm

02

《阿曼尼莎罕》

除了《木卡姆》系列,哈孜·艾买提江先生还有其他多幅著名的美术作品,例如纪念规整了“十二木卡姆”的女诗人、叶尔羌汗国王妃阿曼尼莎罕的《阿曼尼莎罕》

▲《阿曼尼莎罕》出自《西域美女》系列挂历,年发行

被画于纸上的人物透露出了极强的生命张力,色彩和笔触都体现了鲜明的维吾尔风格;

而作者不但用了娴熟的绘画技巧去勾勒肖像线条,还升华了所有这些艺术作品的主题。

以《艾里甫和赛乃姆》这幅画作为例,阿卜杜拉·夏特尔手握大刀潜藏在草丛里,暗喻了阻扰这对恋人相爱的各种牵绊和黑暗的品德;

至于赛乃姆身前的孔雀,在笔者看来,则在故事发源地伊朗(*民间对此故事来源说法各异)有着战神、成功之神和光明之神的属性,象征着这对恋人决心抵抗阻挠终获胜利的信念。

▲《艾里甫和赛乃姆》布面油彩cmcm

在对两位古代维吾尔大学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和麻赫穆德·喀什噶里(8-)的形象进行艺术创作时,艺术家则参考了当时(喀喇汗王朝时期)的服装、头饰等特点,并对两位先哲的个人背景进行了充分研究和了解。

哈孜·艾买提还仔细阅读和分析了《福乐智慧》和《突厥语大词典》等书籍,带着自己对伟大学者们的敬慕之情,第一次将两位伟大学者的光辉形象展现于世人面前。

在创作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形象时,他从巨著《福乐智慧》中找到对于拥有“哈吉甫”头衔的文学定义,通过拜访艺校的老师们从而顺利解决了用画像去衬托具有“阳刚之气”的“男人腔”的问题,向观者们展示出了一个拥有明锐眼神的师者形象,令人顿生出对这位诗人和哲学家的崇敬之情。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布面油彩

对于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艺术家从小就在喀什噶尔听着这位先哲的故事长大,对这位“抛弃荣华富贵”的公子生活独自游历四方、文武双全又热爱学习的大学者形象早已深谙于心,于是,一个饱经风霜而富有修养、个性刚直勇敢的学者麻赫穆德的面容便跃然纸上。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布面油彩

哈孜·艾买提江先生在艺术上的深刻见解和如此认真勤勉的态度非常令人感动,加之卓然的绘画天赋和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才有了这些美妙绝伦的画作的诞生。

03

《不朽的生命画卷》

年,哈孜·艾买提的自传《不朽的生命画卷》获得出版,这位艺术家的人生历程才完整地被人所知。

哈孜先生在自己晚年之时,用恳切而真诚的笔触和读者一同回忆起自己艰辛的童年,以及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动荡不安的中青年生活;

但无论怎样,因为心中装满了对艺术的执着和对维吾尔的爱,哈孜先生的一生依旧美好而充满希望,如同他画作中明亮的色彩和人物活泼美丽的面容般诗意盎然。

▲《不朽的生命画卷》哈孜·艾买提著,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不朽的生命画卷》中,哈孜·艾买提江先生还描绘了上世纪中叶的喀什噶尔的社会风韵。

在那个用褡裢装着礼物骑驴拜访朋友们的年代,路面坑坑洼洼飘着呛人的尘土,而人们的日常生活却依旧浪漫而丰富多彩;

庭院里举办着盛大宴席,坐着彩棚车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端坐在地毯和毛毡上,他们谈论诗歌、文学和社会政治,随后享用抓饭、肉汤和库尔达克。

▲《欢乐的小院》布面油彩93cmcm

夏季时节,喀什噶尔的果园里纷纷挂满“果实比叶子还要多”的殷红的樱桃与金黄的杏子;

还有每年五六月份时,农闲的人们纷纷涌现在庄严华丽的阿帕克霍家麻扎前,各种手工艺者、小贩和艺人们也随之而来,热闹无比;

《不朽的生命画卷》就像是艺术家本人写给自己家乡的情书,对读者来说也是一本了解上世纪新疆社会的宝书。

▲《乡情》设色纸本68cm67cm

哈孜·艾买提先生是喀什噶尔市浩罕乡人,于年出生在一个很有威望的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富有教养和智慧的大学者。

哈孜·艾买提的爷爷曾在安集延(位于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任职,在辞掉官位后和同僚一起被投入监牢,最后被哈孜的父亲艾买提江砸锅卖铁从监狱里赎回,因此艾买提得到了来自父亲的最异常丰厚的馈赠:

家传六代的三百多部书籍和七份族谱,并被嘱咐让“自己最聪明的一个子女”续写家谱。

在《不朽的生命画卷》的第一篇中,作者哈孜·艾买提自豪地说:“今天,我终于有幸写我们家的族谱了。”

▲《喀什老街》布面油彩cmcm

正是因为那被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珍贵手抄本和书籍,哈孜·艾买提才能从其中的插图和西亚细密画里获得很多艺术灵感,作者在自传里说道:

“尽管那时爷爷和我父亲他们已经失去了土地,但幸好也保住了书这个无价财富。谁曾想过,这些精神财富会给他们的后代带来巨大的收益。”

04

哈孜的生活经历

哈孜的父亲是个很有声望的人,但由于工作变迁时常奔波在外,从而无法顾及家中子女;

哈孜的母亲泰莱罕勤劳而温婉,可惜在哈孜才三岁时便身患重病去世。

虽然哈孜有三个善良温柔的姐姐,但姐姐们长大后也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哈孜的大部分童年时间都是和继母古丽尼沙汗一起度过的。

▲《天山欢歌》设色纸本cm40cm

五岁的时候,在姐姐们的帮助下,哈孜来到学校接受教育。在“阔希库里”小学读书期间,他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在生活中,哈孜还表现出了对绘画的浓厚兴趣,从四五岁起、煤炭、木棍、纸笔都能成为他随时作画的工具;

同时从父辈流传下来的几百部手抄本史书插图中,哈孜得到了很多艺术上的启蒙,流露出极其强大的艺术天赋。

在学堂里,哈孜·艾买提还对书法也产生了极大兴趣与爱好,在对各种知识的了解上都有所拓展,这让他愈加渴求更多的智慧。

▲《民歌》布面油彩

长大一点后,听说呼勒佳有各类学校,再加上继母在生活里给予的诸多刁难,年轻的哈孜选择离家出走去伊宁。

一路上,在经历了鞋匠、轿夫及赶驴人三类职业的洗礼后,他还幸运获得了去阿克苏师范学校上学的机会,结果被人欺骗,狼狈回到家乡。

即便这样,哈孜依旧没有改变自己坚定的信念。

最后在各种尝试下他进入了喀什噶尔师范学校,得到了阿布都克里木·麦麦提力老师的亲自指导,并且同样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免试录取为新疆学院(现在的新疆大学)美术系的学生。

▲《和田老人》设色纸本

在乌鲁木齐,哈孜吸取了更为精专的学术建议,还成为了早在喀什噶尔时就听闻大名的俄罗斯画家格尔亚佐夫的学生(格尔亚佐夫,苏联画家,毕业于列宾美术学院,后前往新疆担任美术老师);

从老师那里,哈孜学习了不少俄罗斯(19世纪巡回展览画派)的构图、色彩技巧与解剖学原理等。

年夏天,哈孜从新疆学院顺利毕业,并得到教务处主任的赏识得以留校任教;

同年八月,哈孜·艾买提喜上添花,和赛丽曼女士在喀什噶尔喜结连理,从此步入美满的婚姻。

在自身的努力以及来自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之下,哈孜·艾买提在美术事业上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发展。

▲《热比亚与赛依丁》布面油彩

年9月,经诗人达吾提·图拉合麦托夫的邀请,哈孜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和记忆力,依照同村一个能说会道的人绘画出了生动活泼的“赛莱恰坎”形象。

哈孜在自传中写道:“这是我在既没有见过本人,又无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创作的第一幅历史人物肖像。”

年春天,哈孜·艾买提等人成立临时专家组,前往库车对渭干河沿岸的库木吐喇石窟壁画进行抢救。

在一行人对壁画临摹完毕回去四个月之后,有九个石窟就因为河流倒流进水严重而倒塌不复。

▲库木吐喇石窟的壁画

这次针对壁画的抢救不仅及时记录和保护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哈孜本人也是一次美学上的实践教育,壁画上的人物肢体,房屋楼阁都被刻画得细致入微,夸张的笔触让一切画中物体都呈现出一丝不苟的抽象和完美,让众人深深折服于来往于古代西域的各国画师工匠的高超技艺。

年,已成为新疆美术家协会主席的哈孜·艾买提又成立了少数民族画家短期油画培训班,和画家金山石教授与其弟子一起指导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汉族、蒙古族和锡伯族等不同民族的诸多画家,并于随后继续在疆内开办了油画学习班,招收全疆学生,影响和鼓励了大批新疆艺术家,促使新疆艺术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作为老师的哈孜·艾买提先生和学生们一起

05

取材民间的艺术家

作为一名艺术家,除了靠着个人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创作出来的一幅幅历史中的人物图像,哈孜先生也广泛取材于民间,他用平等的眼光和心态去融入陌生人的生活,经常径直走上街头寻找作品里的“模特”;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肖像画,布面油彩

他在钉马掌的铺子前,在新疆乌鲁木齐碾子沟长途客运站等地方观察行人为他们画肖像,从普通人身上得到灵感,因此哈孜·艾买提的多幅肖像画都能找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

▲《地毯·维吾尔人》布面油彩cmcm

哈孜·艾买提江先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都在画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人们常常能从他精美的作品里触碰到新疆,品尝到新疆。

在为帕米尔高原创作的一系列绘画中,观者往往会触目于塔吉克人坚毅和婉的眼神,被他们活泼的神情捕捉,被那样质朴和真诚的面容感动,从而深切感受到帕米尔高原给予的强大生命力:

▲《帕米尔春曲》布面油彩cmcm

▲《高原情》布面油彩cm80cm

06

《木卡姆》背后的故事

最后,对于开头介绍的画作《木卡姆》,哈孜·艾买提也在自传里讲述了其背后的故事。

他创作这幅画最强大和最持久的动力是自己从小到大的生活里对木卡姆艺术的接触,从而引发他对本民族音乐和民俗源源不断的热爱。

“一眼望去,画中人物并没有拿着乐器静静的坐在那里,而是满怀激情地忘我地弹奏木卡姆神曲。”

哈孜·艾买提江先生有着非常敏锐的艺术眼光,而且对于他生活的土地和那里的人民都怀着强烈的敬畏心和爱意。

而这样一位认真刻苦、专心致志的艺术家,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四年了。

或许,把哈孜·艾买提江先生的画织在挂毯上挂遍全球,是人们对这位艺术家最永恒最隐秘的纪念,也是维吾尔族同胞对自己身份最委婉最诗意的表达。

贤者将永存人民心中,喀什噶尔永不会忘记她的孩子!

但愿我们都能成为像哈孜·艾买提先生一样有趣的人,勇于思考和探索我们的周遭世界,用聪慧的目光、艺术化的思维和博爱的胸怀使人类的存在变得更有意义。

——以此篇怀念维吾尔艺术家哈孜·艾买提江先生。

注:所有文中画作均出自哈孜·艾买提先生

相关书目:

[1]《阿弗拉西阿卜的绘画》,阿尔乌巴姆著,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年;

[2]《不朽的生命画卷》,哈孜·艾买提著,年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文作者:秦乙添

年生于成都,现求学于英国伦敦,双修艺术史和南亚研究学士学位,学习方向为偏喜马拉雅地区的宗教、语言(藏语、尼泊尔语)和艺术。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letuoliyaa.com/czjs/112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