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比勒陀利亚 >> 城镇介绍 >> 正文 >> 正文

土耳其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比勒陀利亚 时间:2021/2/19
土耳其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经历了快速扩张阶段,现在面临转型升级。与土耳其的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接待能力有限,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旅游产品质量亟需提升。该研究分析了土耳其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从产品质量提升、国际化水平提高、人力资源优化等方面,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乡村自然、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为依托,吸引游客感受休闲放松的乡间生活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在欧洲国家发展了很长时间,现在已经被广泛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参与社会经济增长和繁荣的重要内容。土耳其人口约万,旅游业是土耳其的支柱产业,由于政府重视旅游产业,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立法,吸引外商投资,实施旅游服务人才职业教育,从年到年,土耳其现代旅游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增长率都非常高,旅游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加入欧盟以后,土耳其的旅游业发展更快,土耳其每年承办很多国际型会议,举办国际性文化艺术节30个左右,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和会务举办地区。欧盟国家是土耳其的主要客源市场,土耳其积极吸引外资投资旅游业,学习欧盟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重视旅游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开办各种学校,并在中学教育中融入旅游职业教育内容,加强对旅游国际化服务人才的职业技能培养。年底,土耳其接待的国际旅游者数量为0.亿人次,其中一半以上游客来自欧盟国家,中国游客人数为7.7万人次[1],世界排名第七位,旅游收入达亿美元,世界排名第10位。到年,土耳其全年接待外国游客0.32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亿美元。年1—8月,赴土耳其旅游的中国游客人数达29万人,同比增长12.66%。乡村旅游拯救了土耳其,特别是滨海旅游,使得土耳其从乡村的休闲环境中获益,由于土耳其地处东西方之间具有异国情调,现在前往土耳其的游客的选择转向乡村旅游地区。该研究以土耳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耳其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从优化旅游产品、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科学开发国际市场等方面实施乡村旅游产业升级、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1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与一些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且发展不均衡。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我国的乡村旅游经历了从小规模到产业化发展的巨变。由于国家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的持续开展,乡村民宿和乡村旅游景点的数量大幅增加,乡村旅游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推动农村地方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到年,全国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村劳动人口达到万人,农家乐总数达到万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达到33万家,乡村旅游投资超过0亿元。预计到年,我国乡村旅游市场收入总数将会达到万亿元。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和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结合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未来十年,乡村旅游产品需求和投资将保持增长趋势。然而,在乡村旅游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乡村旅游存在许多限制因素,制约了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1.1缺乏精品旅游项目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规划主要是由规划公司和部分高校承担,市场上已经运营许多年的和新建成的一些古镇、乡村旅游景点现代化气息很浓,商业业态过多,产品定位过高。一些乡村在规划中对生态、文化特色、产业链布局、客源市场构成缺乏理性分析,导致花了大量资金建成的景区特色不鲜明,吸引力不强,不被游客看好,无法与周边区域竞争。特别是在一些江南的乡村古镇,销售的产品品种杂乱,精品很少,大多数产品都是市面上很普通的商品[2]。相比之下,英国作为乡村旅游的一个典型,其乡村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旅游商品销售,很多生态农场有自产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手工编织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等特产,并且在乡村展会活动上向游客销售。

1.2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

在我国很多地区,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手段,从业人员主要是当地贫困人口,这些从业者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接受的服务技能培训和教育非常有限。许多乡村旅游投资人并非专业旅游管理人才,随着旅游行业消费层次的提升,其在管理运营方面的经验明显不够。以乡村精品民俗运营为例,我国乡村精品民宿数量不断增加,许多地区的精品民宿正在建设中,但是入住率总体不高,甚至下滑,导致平均价格走低。有数据显示,乡村精品民宿管家中大多数人只接受过低于3个月的培训就上岗工作,真正有3年酒店管理从业经验的人占比很少。大专院校旅游管理或者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对乡村旅游认知度非常有限,毕业后能够去乡村从事精品客栈管理的人数不多。全域旅游是旅游业与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健康、金融等多个专业领域融合发展,使得生态农场的运营管理需要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旅游管理知识和资金运作能力,必须拥有专业团队才能够实现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旅游跨境人才缺乏,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1.3文化内涵有待深入挖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过去20年里,中国的村庄数量减少超过万个。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村庄的旧址被夷为平地,历经百年的街市、水井、窑洞、学堂、寺庙消失了,乡村文化载体也不复存在。同时,随着大量老一代农民工离开乡村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乡村空心村越来越多。年后出生的农村人口对乡村的文化传统、节庆活动的了解逐渐减少,乡村的地方文化气息不断被淡化。在一些乡村小镇的古街上,到处都是现代化的商品,收费景点多,文化表演少,游客大多数时间只能用来购物和消费。在古村落里,很难找到乡村特有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意境,不能对人的心灵产生强烈冲击[3]。

1.4乡村旅游发展国际化水平不高

与日本、台湾、瑞士、英国等乡村旅游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定位主要是国内游客,大多数乡村没有接待外国游客,即便是在浙江、江苏等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关于外国游客的统计数据也是非常有限。据日本新鸿县统计,年该地区接待的外国游客人数超过40万人次,该地的滑雪、鱼泽吸引了大多数游客。而且在日本的很多影视作品中,能够看到乡村的建筑、民俗、庆典,特别是流行的日本漫画电影中,很多在乡村取景,使得日本乡村国际知名度大幅度提升。英国的芬德霍恩生态村每年接待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的余名游客。而我国的乡村在国际化旅游营销和国际游客接待能力方面与这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2土耳其乡村旅游发展趋势2.1旅游竞争力明显

土耳其作为一个三面环海的半岛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地理特征突出,熄灭的火山、森林、湖泊、河流、鸟类等丰富的资源和众多农业活动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托。年,全国有个乡村,乡村居民人数超过万。由于经济活动原因,居民分散居住在不同区域,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乡村旅游活动。土耳其卡斯塔莫奴大学旅游系副教授古丽扎儿阿库斯认为,土耳其的乡村旅游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乡村旅游为核心,将乡村地区(包括森林、山地、河流、湖泊和自然资源)与乡村文化遗产(如传统价值、地方价值和历史价值)、乡村生活(手工艺、地方美食、地方活动、农业旅游、传统音乐)和乡村活动(徒步、水上运动、钓鱼、骑马、骑脚踏车)紧密结合,满足人们对抗城市化生活中的忙碌与压力的需求[4]。土耳其学者普遍认为,成功的乡村旅游结构可以消除经济不平衡、创造农村女性就业机会、保护乡村自然环境。土耳其极大地受益于历史文化、乡村美景、乡村地区的乡村标志和可以表演的乡村活动。土耳其作为一个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与文化价值丰富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和多样性生物环境,包括森林、草原、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比欧洲、北非、中东地区其他任何国家丰富,欧洲1种植物中的75%位于土耳其。作为赫悌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奥斯曼文明的发源地,土耳其拥有古巴比伦、古埃及、赫悌、拜占庭、古希腊、基督教、东正教、阿拉伯、波斯和奥斯曼等文化旅游资源。

2.2可持续开发潜力大

乡村旅游服务于土耳其可持续旅游的概念。土耳其制定的年旅游业发展战略中有乡村旅游行动方案,这一点对乡村旅游特别有利,该战略包括发展和提供农村旅游可持续性的政策。根据土耳其文旅部的调查和相关学者的研究资料,土耳其有许多区域优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巨大。例如,埃尔祖鲁姆地区湖泊旅游潜力有待开发,埃尔祖鲁姆托尔图姆湖(TortumLake)出产鲑鱼,乌宗德里(Uzundere)托尔图姆瀑布(TortumWaterfall)22m宽,48m高,是欧洲和亚洲最高的瀑布,奥维特山(OvitMountain)南坡的依斯贝尔也蒂格勒(Ispir-Yedig?ller)由11个火山湖泊组成,是美国、英国和以色列登山运动者喜爱的地方。埃尔祖鲁姆地区依斯贝尔的艾尔玛里卡姆(ElmaliCam)溶洞里有钟乳石、石笋、自然形成的倾斜洼地,可以容纳人参观。埃尔祖鲁姆地区的帕辛勒(Pasinler)、阿兹兹叶(Aziziye)、卡普路克(Koprukoy)还有地热资源,这些资源中矿物含量高,可以用于饮用和洗澡,可以为各种紊乱性疾病提供辅助治疗。阿迪亚曼(Adiyaman)地区居民有59.万人,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年,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富足,适合游客进行乡村旅游活动,了解当地建筑、美食和手工艺品。泽伊村(ZeyVillage)的泽伊文化之路长达7km,适合国内游客获得文化体验和徒步旅行,在沿路的高地上可以看到幼发拉底河和阿迪亚曼城市全景。这一区域还有罗曼帝国时代的岩洞村落、清真寺、桥梁遗址。贝尼斯地区优美的索菲拉斯河(SofrazStream)自然风光、人造山洞和其它资源,非常适合徒步旅行和越野车观光旅游。

3土耳其乡村旅游特点3.1区域农产品特色突出,差异性强

土耳其的七大乡村旅游区域因为地理和气候原因,农事活动不同,出产不同种类的农产品,饮食文化也存在差异性。例如,西部的爱琴海地区出产蔬菜、香料、橄榄油,南部的地中海区域盛产柑橘,黑海地区出产茶和榛子,安纳托利亚地区中心区域盛产粮食,安纳托利亚地区东部和东南部是饲养牛的重要地区,而马尔马拉地区则是放牧绵羊和山羊活动频繁的地方。恰纳卡莱(Canakkale)的塔图塔(Tatuta)农场出产谷物、水果、鼠尾草茶、迷迭香等多种香料,贝拉米奇(Bayramic)的农场出产苹果、白油桃。从饮食文化来看,安托利亚东南部地区以辣味和肉类为主,如土耳其烤肉串、土耳其披萨,黑海地区饮食以海鲜为主,安托利亚东部的特色是烤肉串、菲罗糕点、土耳其馄饨羊肠,马尔马拉地区的饮食特色是炒软肝、肉丸、酸奶烤肉串和土耳其棉花糖,爱琴海地区则是橄榄油和葡萄,安纳托利亚地区中心区域是土耳其烤饼(Tutkishburek)、科尼亚烤饼(Konyatandoor)、鹰嘴豆脆片,地中海地区是以蔬菜、水果、柑橘、西瓜和阿达纳烤肉闻名,黑海地区的饮食包括大西洋鲣鱼、土耳其披萨、乡村面包、凤尾鱼等。正是由于乡村地区存在着多种差异,游客可以在不同区域获得不同的体验,避免了区域之间的旅游产品同质现象。

3.2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深厚

土耳其境内各地区的气候差异也造成了各地区建筑的独特性。在黑海地区,房屋为1层或者2层的木头房子,东安托利亚地区的建筑是石头房子,东南安托利亚地区的建筑是圆顶怀旧风格的有几个并排烟囱的砖头房子。此外,还有一些有不同建筑风格的传统房屋。这些有形的文化遗产样本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有重要的影响力。土耳其有16种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包括锡瓦斯(Sivas)、伊斯坦布尔旧城区、帕姆卡莱(棉花堡)、特洛伊、埃迪尔内、桑瑟斯古城、恰塔霍裕、卡帕多奇亚(Cappadocia)、哈图莎什(Hattusas)、番红花城、内姆鲁特(Nemrut)。奥斯曼古镇番红花城内有将近0栋保存完整的城市建筑群,是极具代表性的土耳其奥斯曼风格的建筑群“活化石”。这些历史文化区域都在乡村,乡村游客因此有机会体验这些文化价值。—年,土耳其有11处无形的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数众多的定居点还保留着这些传统和习俗,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的注意。年,土耳其有个有记录的地理标志和个在评估的地理标志,这些地理标志对于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非常重要。作为乡村文化重要特质的构成部分,土耳其政府对这些文化采取了很好的保护措施,并利用其来发展乡村旅游。泥炉炭火烹饪屋是安纳托利亚地区厨房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代表了土耳其埃尔祖鲁姆地区乡村饮食文化,当地人用羊肉烤制的卡格凯巴比(CagKebabi)又被称为“躺烤肉”,是埃尔祖鲁姆地区的一道美食。地理因素使得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存在差异,但是在北方有黑海东部菜肴的影响,在南方主打的是谷物、畜牧产品和水果。埃尔祖鲁姆地区的拉拉姆斯塔法帕萨(LalaMustafaPasa)清真寺是当地第一座奥斯曼清真寺,是著名建筑师Sinan的杰作,与大清真寺共同位于城市中心的考古遗存之间,此外,当地还有18个清真寺和3个建于13世纪至14世纪初的用石头建成的圆顶体育场。位于托尔图姆地区巴哥巴西(Bagbasi)村的圣母玛利亚教堂(VirginMaryChurch)建于公元—1年,建造者是格鲁吉亚国王伟大的大卫(DavidtheGreat)。埃尔祖鲁姆-卡尔斯(Erzurum-Karsregion)地区位于丝绸之路上,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卡尔斯位于土耳其和亚美尼亚边境,是冬季旅游的重要中心,有奥斯曼文化、俄罗斯文化、亚美尼亚建筑文化。埃尔祖鲁姆地区的很多传统房屋是重要的乡村建筑文化,在市中心有个登记在册的包括房屋和商店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土耳其还保留了许多传统手工技艺,比如书法、编制、铜制品、毛毡制作、玻璃器皿和陶器制作,这些传统技艺帮助乡村旅游游客更好的了解当地人的生活。埃尔祖鲁姆地区的毛毯编制和一种当地产的用于珠宝设计的黑石(OltuTasi)开采是两种重要的工艺品,还有民间文学和民间音乐,此外,苏菲音乐作为土耳其的代表性传统音乐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元素之一。这些建筑文化、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传统技艺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依托。

3.3乡村旅游活动丰富多样

乡村旅游活动是土耳其乡村旅游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土耳其的乡村旅游活动包括骑马、打猎、淡水捕鱼、垂钓、徒步、骑行、水上运动、滑雪、观赏植物、观赏鸟类和蝴蝶。因源于游牧民族,土耳其的马上文化具有特殊意义。马上运动包括标枪、马上箭术是全民性运动,还有赛马、雪橇骑行等,安托利亚地区马上标枪俱乐部有60多个。年,国际马上箭术比赛在锡瓦斯举行。卡斯托莫(Kastamonu)地区、阿勒山(Agri)地区都有马拉雪橇表演、卡帕多西亚被誉“骏马王国”。土耳其有多种动物,为游客开放猎场,还有种蕨类开花植物,其中有1/3是外来物种,世界确定的植物区系有3/37在土耳其,兰花、鸢尾植物和天竺葵有多种,埃尔祖鲁姆地区特有的植物就有种。这些植物资源为乡村旅游的游客提供了观赏外来植物的盛宴。土耳其的不同山脉、海滩、狭长的山谷,为徒步运动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土耳其吕西安路(Lycianway)是全球十佳徒步路线之一,是沿土耳其海岸从费蒂耶到安塔利亚的km的步行路线,步道结合了几条古代路线,每过百米就有红色和白色条纹标志,穿过岩石海岸线,荒芜的海滩,松林,山峰和古老的遗迹。这条步道年开放,是安托利亚和费提之间最长的拥有地中海海岸线并且涵盖历史上的吕西安城市遗存的步道。圣保罗步道(theSaintPaulTrail)和它一样,长约km,是小亚细亚地区第二长步道,全部走完需要将近1个月的时间,这条步道还包括森林攀爬活动。此外,在黑海地区西部最高的山脉卡卡山脉(Ka?karMountains)还有土耳其最适合爬山的步道。土耳其还有无数条自行车骑行路线,比如最著名的10条路线包括长达km的阿默斯托拉西诺普路(theAmastra-Sinoproute)和43km长的卡帕德辛地区(theCappadocianregion)等,适合所有乡村旅游游客的徒步或者骑行需求。土耳其有大大小小数百条河流,许多河流适合橡皮艇、独木舟和河流滑雪项目,特别是在地中海区域和黑海东部地区,比如科鲁赫河(CoruhRiver)是世界闻名的流速最快的河流,特别适合多种水上运动。安托利亚西部的埃尔祖鲁姆地区冬季和运动旅游中心的滑雪场从十月到翌年五月底都有雪,通常积雪达到2~3m深,阿朗多肯(Alandoken)滑雪中心是有名的滑雪胜地。帕拉多肯(Paland?ken)有很多旅馆,还有土耳其最长的滑雪道和最好的雪原,吸引了大量爱好滑雪的游客前往。埃尔祖鲁姆地区还可以观鸟、蝴蝶、野生动物,这里有种鸟类,占全国鸟类的40%。土耳其的蝴蝶种类约~种,与在欧洲发现的种不同。

3.4乡村旅游国际化程度高

由于交通便利且近年来对冬季和运动旅游各种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上层建筑的投资,加速了旅游业的发展,并为当地国际旅游接待创造有利条件。以埃尔祖鲁姆为例,国际机场、五星级酒店、各种农产品和当地富有的社会条件,使得该地区可以成功举办众多旅游活动,而且在这个城市里,土耳其文化以其国际公认的品质得以延续。埃尔祖鲁姆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国外游客人次。科纳克勒(Konakli)地区承办了多场全国性和国际性冬季运动活动,比如年的埃尔祖鲁姆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有来自世界53个国家的名运动员参加。—年,埃尔祖鲁姆地区已经主办了23次国际赛事,接待了8名运动员。年在此地举办的的欧洲青年奥林匹克节竞赛,来自9个分支和34个国家的名运动员参与其中。

3.5精英旅游项目得到开发

特殊兴趣旅游项目是刺激游客对某一主题或者活动的特殊的、持续性的兴趣,可以作为有层次的休闲旅游产品的典型。精英旅游是一种选择消费潜力大的游客而非大量游客的典型旅游。灯塔原本用来为水手提供庇护,指引他们沿着危险的海岸线安全航行,现在在可持续的沿海旅游范围内获得新的社会功能。除航海功能,因其特殊文化特质,灯塔也能作为参观游览的地方。全世界约有1座灯塔,土耳其有座,灯塔旅游线路可以满足游客体验孤独、体验海岛生活、了解地方自然和文化需求。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灯塔,旅游管理者把灯塔开发成博物馆、民宿、办公场所、餐厅等。例如,土耳其阿赫卡比灯塔(AhikapiLighthouse)是奥斯曼帝国最古老的灯塔之一,已经变成了公共分享空间,有艺术画廊、图书馆、餐厅、咖啡吧、纪念品商店。灯塔是可持续的沿海旅游的一个新选择。由于灯塔地理位置和空间适合精英旅游、高低旅游、学术旅游、特殊兴趣爱好和商务旅游,近年来,灯塔旅游已经发展成为土耳其一个特殊旅游项目。

3.6生态农场发展良好

为了发展乡村旅游,土耳其大多数从事农场旅游的企业都纳入了生态塔图塔项目(EcologicalTaTuTaProject),这个项目受到小麦协会和联合国发展计划支持。自年起,该项目负责机构在网上建立专门网站,用地图展示生态旅游农场的位置、类型、游览时间和季节性旅游活动,至今已有95家位于各地的生态农场参与其中。一旦系统中的农场达到某种条件,他们就会得到访客和志愿者。志愿者能够用他自己的方式为农场提供劳动力、在线信息和经验,并且实际参与农场工作。而访客们能够为农场提供住宿方面的金融支持和在农场住宿期间获得的第一手服务,并且监督住宿和农场活动。访客们努力提高生态意识并且在考虑生态生命周期的时候为所有人负责。这些农场可分为3类:一类是只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一类是除了住宿还提供农场活动;一类是通过组织演习活动提供教育。动物农场分为2类:养牛场和养羊场。位于南部马尔马拉地区的农场的特色是游客选择这些地区的原因。通过这一项目,为生态农场的经营管理者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信息,提高了管理能效和经营。

4土耳其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的借鉴4.1农产品开发要突出特色和区域差异

特色乡村旅游农产品开发、种植或养殖存在缺乏合理规划,规模盲目扩张,产品相似度高的状况,导致同类产品过剩,而且一些产品处于初加工阶段,附加值太低,产品竞争力下降,不能吸引足够的消费者,为经营者带来的经济收益也非常有限,经过短期运行,就会被市场淘汰,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打击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产业的市场良性发展。随着90后、00后逐渐成为旅游消费主体,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和内在品质。因此,各地区旅游主管部门、行业组织、旅游管理运营机构应该从区域差异化发展的角度,对乡村旅游特色产品产区进行合理布局,对产品的结构和特质进行宏观调控,建立创意农产品主题乐园,开发艺术农产品,借鉴土耳其的登记政策,对农产品产地进行登记注册,实施品牌保护,同时进行附加产品开发、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形成农产品产业集群效应。

4.2突出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乡村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安静的居住环境、体现乡土气息的民居建筑、就地取材并采用当地加工方式制作的食物、因四时节气而形成的农作物生产的方式和节日庆典活动,都能够给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不一样的感受。当今乡村旅游发展向观光、度假、创意行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乡村旅游产品除了包括种植、采摘、养殖、捕鱼等内容之外,可以增加制作手工艺品、制作乡间美食、酿造、徒步、越野、攀援、野营、拓展运动、骑行、体育赛事、马上运动、垂钓等多样化活动,吸引城市居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前来休闲娱乐,养生养老,参与农耕生活,了解农业知识[5]。

4.3增加旅游产品的体验性

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文化,村庄是乡村文化的载体。乡村文化遗产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不可更改的文化遗产中80%在农村。依托文化遗产,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借鉴土耳其文旅部对乡村地区的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登记的做法,对乡村的特色历史文化建筑进行地理标志认定,对这些有形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掘、保护,建设乡村博物馆,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同时,传统的乡风民俗、饮食文化、传说故事、艺术表演等,都是乡村旅游产品,体现文化内涵的精髓。在乡村年轻人流失严重,懂民俗的老年人和老艺人不断减少的现状下,乡风民俗传承面临重大难题,必须加紧对传承人的培养和民间艺人的保护,建成乡村技艺工作室,充分利用当地人对民俗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并且通过当地居民的演绎,利用现代流行元素的包装,让传统焕发新机,让传统的乡风民俗文化活起来、动起来,成为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6]。在乡村旅游线路设计开发中从全域旅游多产业融合角度着眼,凸显文化特色,将徒步、越野、体育与民俗活动合理结合,满足不同旅游者的研学、研究、养生、宗教信仰等需求。

4.4提高国际化水平

乡村旅游国际化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乡村旅游相比,我国的乡村旅游产品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非常有限,年接待国际游客人数不多,而国外的很多民宿专门接待国际游客,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访学游的兴起,我国的城市居民家庭中00后的成员成为国外乡村民宿的重要客源。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入境外国居民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群体呈现增长趋势,他们在中国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对中国乡村文化的求知欲强烈。以一些基础较好的乡村为依托,精心设计乡村旅游活动,通过承办国际会议、国际赛事、旅游产品推介会等多种方式,邀请国际游客前来体验,并且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推广,可以提高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从国际视角进行多元化布局,提高国际化产品开发和运营能力,提高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接待水平,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努力实现中国乡村旅游国际化,提高国际游客接待质量和数量,是我国旅游业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

4.5重视个性化旅游产品开发

我国的乡村旅游处在从大众旅游向多层次、多元化转型时期,乡村旅游产品以大众化为主,对于一些特殊的产品开发刚刚起步。一些地域特有的乡村文化遗址、乡村古建筑和乡村生产方式还没有被作为典型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乡村的文艺表演、绘画、雕塑、刺绣、剪纸等传统技艺都是开发个性化乡村旅游产品的重要资源。乡村景观设计应该“一村一景”“一区一品”,区域联动,互相补充,旅游活动内容四季分明,避免重复雷同,在农家饭的内容、在农家院的布置、农事活动的内容安排上体现本村特色,组织乡村文艺演出活动,在一些有知名非物质遗产的村落打造“主题民艺村落”,推出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学习感受到乡村旅游的魅力。

4.6规范生态农场经营管理

我国乡村旅游投资规模增长迅速,乡村生态农场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很多生态农场在经营方面面临经营经验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低,高素质管理人才供给不够的问题。有些农场只具备生产观光功能和农事体验,有些农场具备度假、科普等多种功能。由于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有限,没有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许多农场主在运营中遇到各种难题。许多农场主或者民宿投资者在后期的项目经营中面临着客流不足,管理人员缺乏、资金链中断的困境。针对这些问题,应将政府扶持、行业培育、专家指导和高校提供人才补充结合起来,对现有的生态农场、精品客栈管理者进行持续的培训指导,引导民间资本注入到基础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地区,特别是乡村旅游的新业态,创意产业,应该与高校密切合作,引导大学生了解、参与乡村旅游创新创业,吸引高校毕业生从事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活动,满足产业发展的智力需求。

作者简介:李娟梅(-),女,硕士,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现主要从事乡村旅游发展等研究工作。E-mail:lijm

wxit.edu.cn.;

基金: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7BGL);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资助项目(SJA);

也请各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letuoliyaa.com/czjs/6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