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比勒陀利亚 >> 城镇介绍 >> 正文 >> 正文

第52课乐意捐

来源:比勒陀利亚 时间:2021/5/1
爱我们的天父!我们再一次向你感恩,我们愿将一切的荣耀归于你,因为你爱我们,你拯救我们,你每一天眷顾着我们,在你里面我们享受安息。感谢你赐下耶稣,赐下你独生爱子为我们舍命流血,也成为我们的中保。感谢你赐下圣灵,让我们能够在引导和感动当中,常常渴慕真理,渴慕你的义。主啊,求你带领我们下面的时间,求你与每一位你的儿女同在,让我们再一次同蒙主的恩惠,奉耶稣圣名祈求。阿们!各位弟兄姐妹,晚上好!今天我们学习基本要道第52课,题目是:乐意捐。在上一课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当纳的,上帝的供物。在这一课当中,我们来看一看《圣经》对乐意捐的相关指示。我们先来看出埃及记36章2到7节:“凡耶和华赐他心里有智慧,而且受感前来作这工的,摩西把他们和比撒列并亚何利亚伯一同召来。这些人就从摩西收了以色列人为作圣所并圣所使用之工所拿来的礼物。百姓每早晨还把甘心献的礼物拿来。凡作圣所一切工的智慧人,各都离开他所作的工,来对摩西说:‘百姓为耶和华吩咐使用之工所拿来的,富富有余。’摩西传命,他们就在全营中宣告说:‘无论男女,不必再为圣所拿什么礼物来。’这样才拦住百姓不再拿礼物来。因为他们所有的材料够作一切当作的物,而且有余。”大家看到,当初以色列人,他们在旷野建造圣所的时候,所用的是乐意捐。他们都把自己所有的礼物,拿来献给上帝。所以说,当他们去建造圣所的时候,他们都是心甘情愿的,去捐献圣所所需要的这些材料。大家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上帝能不能,不用以色列人捐献礼物,直接造一个圣所呢?上帝可不可以这样?可以。上帝说有就有,命立则立。但是,上帝为什么必须要让以色列人,通过甘心的捐献,来建造圣所呢?乐意捐究竟有怎样的意义?我们来看历代志上29章14节:“我算什么,我的民算什么,竟能如此乐意奉献?因为万物都从你而来,我们把从你而得的献给你!”这是大卫对上帝的称颂,大卫在祷告当中,在称颂当中,所说的话。他说,我们把从你而得的,再献给你。也就是说,上帝给我们所需用的一切,包括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财产。那么,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我们怀着对上帝爱的回应,来捐出我们的捐项,这就是乐意捐的本质意义。再换句话说,乐意捐是我们对上帝的感恩,是我们对爱上帝的一种表达。然后这个乐意捐,就可以作为上帝百姓宗教生活方面的一些花费,用来维持上帝百姓的宗教生活。我们再来看列王纪下12章4到5节:“约阿施对众祭司说:‘凡奉到耶和华殿分别为圣之物所值通用的银子,或各人当纳的身价,或乐意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你们当从所认识的人收了来,修理殿的一切破坏之处。’”这个地方说,通过乐意捐,来作为当时圣所的维修费。大家再看历代志下24章第10节:“众首领和百姓都欢欢喜喜地将银子送来,投入柜中,直到捐完。”这里说,当时的众首领和百姓,他们都欢欢喜喜的,把他们的乐意捐带来归于上帝。大家注意这个“欢欢喜喜”,说明百姓在捐的时候是甘心乐意的。如果捐的时候不是出于甘心乐意的,那么上帝就不会悦纳。如果不是甘心乐意的,那就是勉强的,上帝不喜悦勉强的爱。在《给管家的勉言》这本书,第40章有这么一段话说:“若是出于勉强,倒不如完全不捐。因为我们若不存着甘心乐意的精神来奉献我们的钱财,这就是轻慢上帝。”所以,当我们去交纳乐意捐的捐项的时候,我们要思考上帝为了拯救我们所作出的牺牲,上帝对我们的这种爱,然后我们也能够心甘情愿的去献上。我们再来看哥林多后书9章6到7节:“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上帝所喜爱的。”这里说到,捐的乐意的是上帝所喜爱的。所以上帝并不是强求我们去做。但是一个真心爱上帝的人,他一定会去捐的。这是一个爱心,信心和忠心的试验。这里说,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所以通过这个自然规律,我们看到,农夫撒种,多种的多收,少种的少收。那么,当我们去拿出乐意捐给教会的时候,上帝就会给我们更多的福气,我们也就会积攒财宝在天上。那么天上的财宝是什么呢?是金子还是银子?还是纸质的钞票?都不是。天上的财宝,那是永恒的,是属灵的,是你想不到的。大家知道,到了天国,不需要金钱,因为天国所有的资源,都是每一个圣徒可以随意享用的。他们在有生之年,在这个地上已经学会了顺从。他们已经在上帝恩典当中,过着顺从的生活,他们不会违背道德律,他们不会违背健康律,他们不会违背自然律。所以,在天国的时候,他们就会随意的支取这些所需要的资源,上帝不会向他们收费,他们不再需要金钱。因此,天国的财宝是属灵的。那么天上的财宝,需要我们在地上通过不断的舍己奉献来积攒。然后要跟大家说一下,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他们为圣殿的捐献是很多的。他们对上帝,对圣殿,对这个宗教的生活和一些救济方面的事项所捐的款,足足占了他们收入的1/4。据《圣经》的这些综合的统计,我们可以得出,差不多1/4的量,甚至说接近1/3。但是,我们却看到,以色列人虽然捐献这么多,然而他们却没有穷乏,他们却没有变得贫穷,他们反倒是更加得到上帝的赐福。当他们遵循这个律的时候,他们就获得赐福。当然,在他们当中,如果不遵循这个律,他们也就无法获得更多的福惠了。我们来看路加福音12章48节,耶稣说:“惟有那不知道的,作了当受责打的事,必少受责打。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耶稣说,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这个原则,适应于很多方面。那么其中,在奉献这个方面同样适用。耶稣说,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我们要知道,我们所有的财产,所有的财物,都不是我们自己得来的,而是上帝赐福给我们,施恩给我们。如果不是上帝赐福,如果不是上帝施恩,那么我们的生命,就根本不可能存活的,我们也根本就没有那种得财产的能力的,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赐的。所以,我们理当奉献我们的财产,让上帝在这个地上的圣工,能够向前推进。上帝完全可以从天上降下一些钱财,上帝可以在瞬间变出很多钱财,供给教会使用,供给教会推展福音的工作。但是,上帝为什么要让他的这些百姓,自己去拿出捐项呢?因为,这个乐意捐它是为了训练我们的爱心。上帝为了训练我们的爱心,为了让我们能够适应于天国和永生的生活,所以才给我们这道命令。耶稣说,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这句话我们还可以理解成什么呢?就是说,上帝在我们这个时代,所赐予的亮光和特权是更多的。相比较于旧约时代,或者说相比较于先前的世代,我们的亮光和特权是增加的。那么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们的奉献,应该和我们所享有的亮光与特权相称。我们就更应该多多的奉献给上帝。那么同样,当我们这样去做的时候,上帝就更多的赐福给我们,然后这个福音的工作就会更快的完成,基督就会更快复临。我们看马太福音10章第8节:“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叫长大麻风的洁净,把鬼赶出去。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耶稣说,你们白白的得来,也要白白的舍去。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赐的,如果上帝不给我们恩典,我们的生命早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我们既然白白的得来,就当白白的舍去。这项原则,同样适用于财物的使用这个方面。我们再来看路加福音12章15节:“于是对众人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生命的福乐在于什么呢?不在于家道丰富。那在于什么呢?在于施舍的定律。我们白白的得来,就当白白的舍去。但是,当我们施舍的时候,上帝会更多的赐福给我们,这就是生命的福乐。所以,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而在于施舍。上帝给你了,你要学会施舍,要向上帝表示你的爱心。当然,这个施舍的方面,包含两部分:一方面,我们要缴纳乐意捐,这是我们为了上帝的圣工,而甘心乐意捐献的;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看到那些需要的人,那些贫苦的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也当施舍。所以通过这些财物,来荣耀上帝,造福同胞。当然,我们家庭的需要,也是非常需要考虑的。家庭一些必要的设备,生活的需要,上帝是让我们去考虑的。也就是说,上帝把钱财托付给我们,是要让我们做一个忠心的管家。我们要考虑到生活各方面的需要,要合理的去运用我们的钱财,不能浪费。但是该买的要买,同时我们还要节约,还要学会施舍,要捐献,这样我们就能够成为一个忠心的管家,通过钱财去荣耀上帝,造福同胞。这样我们就能够成为,上帝赐福给这个世界的一个导管,上帝借着我们行更多的善事。耶稣说,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大家想一想,很多有钱的人,他们生了病了,在医院当中,他们是不是有很多钱,但是这个钱能不能把命换回来呢?不能!因为耶稣说了,生命在他,他是生命的主。人的生命在于合乎造物主的定律,就是舍己之爱的律。我们来看路加福音6章38节:“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们怀里;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当我们爱人如己的时候,上帝就更爱我们。所以说,这个舍己之爱的律,是生命的律。世人不懂这一点,我们在认识《圣经》的真理之前,也不懂这一点。在我们找到耶稣之前,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想要不断地得,认为得到了,就是好的;得到了就是有福的;得到了就能够更好的活着。但是,这并不是生命的律。生命的律是我们要学会施舍。当我们给人的时候,就必有给我们的。而且,我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我们。你看保罗,保罗把整个的都舍上了。他说,我已经看万事为粪土,为要得着基督。他把时间舍上了,精力舍上了,身体舍上了,整个的一生都为了主的事业而操劳。那你去看一看保罗的人生,他有没有缺乏?他活的怎么样?他内心有没有喜乐?他有没有永生的盼望?所以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喜乐。你舍得多,就多得福乐;你舍得少,就少得福乐;你不舍,就不得福乐。越是积攒财宝不舍的人,他们就积攒了很多痛苦,很多忧愁,因为上帝没办法在他们违背生命的律的前提之下,去赐福给他们。我们必须要合乎生命的律,在这个情况之下,上帝才能够赐福给我们。因为上帝赐福是有前提的,是有条件的,不是不明不白的就赐福给我们。上帝虽然眷顾着这世界上所有的人,但是,只有那些顺服的人,才能够更多地得到上帝的赐福。我们再来看约翰福音12章24节:“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种子,来作一番思考。这个种子只有被撒出去,落在土里,然后它死去了,才能够破土发芽。对吧?也就是说,这个种子必须要死去,然后它才能够活,拥有新的苗,然后长成植物,结出子粒,这样才能够保存更多的子粒。所以那些农夫,他们不会把种子保存起来,他们会把种子撒出去,他们知道,只有把种子撒出去,才会有更多的收成。那么同样,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时间,我们的福乐,我们的财产,我们的方方面面,都是一个定律,那就是舍己之爱。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增多的秘诀。人们以为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去得,这样才能够增多。但岂不知,增多的是一些苦恼,增多的是一些不愉快。但是,当我们学会施舍的时候,增多的不但是更多的,上帝给我们的满足,同时还有内心的喜乐,永生的盼望。箴言书11章25节:“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这是福乐之道。再看24节:“有施散的,却更增添,有吝惜过度的,反致穷乏。”这里告诉我们,保存财物的最好的方法,不是积累,而是学会施舍。我们再看使徒行传20章35节,耶稣说:“施比受更为有福。”“施”就是我们给别人;“受”就是别人给我们。今天散会之后,我跟两位老阿姨,陪着她们去坐公交车。在等车的时候,我就从口袋里面拿出一个小卫生纸,要擦鼻涕,因为今天有点冷。这个老阿姨80多岁了,她看到我拿出卫生纸,她就从口袋里面拿出一包新的卫生纸,就是那个成包的那种很精致的,就给了我。然后我就很自然的跟她说了一句话。我说:施比受更为有福。你把这个给我,我是有福的,但是,你是更有福的。其实我们想到,在日常生活当中,方方面面都能够和《圣经》的这些话语连在一起。大家仔细体会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你发现信仰和生活不是脱节的,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有一个安息日中午,散了会之后,吃了中午饭,我带着三个孩子到一个地方去玩耍。那个地方有一棵桃树,结了一些桃子。然后有两个孩子,他们就一起去摘桃子。这三个孩子一块儿去摘桃子,但是后来,另外那两个孩子,就把这个桃子就抢过去了。就是孩子之间,就是去得这些桃子,他们认为很好玩。然后我的孩子,就是没有抢到。所以他就来到我面前,眼里面含着泪花,感到很委屈的样子。那个时候我就把他单独的叫到一边,我就告诉他说:圣经说,施比受更为有福。他说,什么意思?我说“施”就是你给别人;“受”就是别人给你。别人给你,你是很有福的;但是你给别人,你是更有福的。我说今天你的福是大的,因为你把桃子都给别人了。他说,真的吗?我说,真的!没想到,到了那天晚上,在睡觉的时候,我在这个房间就听到,他在那个房间和他妈妈说:“妈妈,我告诉你一个很重要的事儿。”他妈妈说:什么?他说:施比受更为有福。然后,他就按照我跟他说的那一套,解释了一番。就是从头到尾,完全的把我的话复制了一遍。当我在这个房间听的时候,我就感到很惊讶。一方面是很感恩,感谢主,让他能够记得住;另一方面感到很惊讶,他能够把我跟他说的,从头到尾的完全复制一遍。所以我就看到,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在方方面面去体会上帝话语的意思,然后去影响和我们去交往的这些人。无论是我们的家人,还是教会的教友,还是那些初信的人,或者说那些不信的人。我们都可以让他们的心思意念,被引到《圣经》的话语当中。我们来看提摩太前书6章18到19节:“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这里说,我们通过行善,通过在好事上富足,通过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然后这里说,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不是为别人,是为自己。我们施舍给别人,或者说,我们拿出乐意捐交给教会,不管怎样,这所有的捐献、奉献、施舍的行为,最终为我们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我们自己得福。马太福音2章11节,这里说到东方的博士来拜见耶稣。“进了房子,看见小孩子和他母亲马利亚,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他。”这些东方的博士,他们有如此大的信心。他们为这个降生在马槽的小孩子奉献礼物,他们带了黄金、乳香和没药。大家可以看到,这些财物,这些捐献,后来就成为,耶稣一家寄居埃及的费用。当约瑟和马利亚带着幼小的耶稣,逃离希律王的追杀的时候,他们在埃及的生活费,就是博士所捐献的这些财物。也就是说,上帝让这些博士的乐意捐,发挥了最高的效能,用来为耶稣服务。大家想一想吧,你所交给教会的每一分钱,上帝都能够让它发挥最高的效能。大家相信吗?上帝察看人心,上帝悦纳一切乐意的捐献。上帝洞察人心,上帝看到我们对他的爱的回应,上帝也赐福我们,给我们平安,眷顾我们。路加福音21章1到4节:“耶稣抬头观看,见财主把捐项投在库里,又见一个穷寡妇投了两个小钱,就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所投的比众人还多,因为众人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捐项里;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大家想一想,这个寡妇后来会不会有缺乏呢?她把自己养生的都投上了,她就这两个小钱了,但是她完全的捐上了。这个寡妇的信心如此之大,她相信上帝既然照顾麻雀,也能够照顾她。上帝会让她缺乏吗?绝对不会。那位造物主正在观看她的行为,在造物主面前,她会有缺乏吗?什么是聪明人?大家再想一想,这两个小钱的作用有多大?我们可能会说,两个小钱真的算不了什么呀?能做什么?能买什么?能有什么用途呢?但是,大家看到,寡妇投两个小钱的这件事情,被记在《圣经》当中。然后《圣经》流传万世,影响了多少世代的基督徒啊!当初,这个寡妇投这两个小钱的举动,通过《圣经》的记载,能够感化多少人,能够感动多少人去捐献给上帝。没有人统计过,这个数字可能是大的惊人的。只有到了天国,我们才能够看到,当初这两个小钱在后世所发挥的,那种长久的作用力。我们看到,当人对上帝忠心的时候,任何一个小小的举动,不起眼的善行,不起眼的一个小事,就能够发挥极大的效能。另一个方面,我们要看到,当初这些捐款,可能没有用作正当用途。捐到圣殿当中的这些款项,那些祭司们可能会妄用,可能不会按着正确的用途去使用。但是尽管如此,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祭司的妄用,会不会妨碍那些奉献之人得蒙上帝赐福呢?绝对不会!上帝照样会赐福给那些忠心捐献的人。所以,我们只管在这个命令当中去尽到我们的本分,去献上我们当献的,上帝就会赐福。我们再看路加福音16章第9节:“我又告诉你们:要藉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这里为什么说钱财是不义的呢?其实钱财没有义和不义之分。但是,上帝要看我们如何去使用钱财。如果把钱财用在善事上,那么钱财就是好的,就能够去行善,发挥善的功能。但是,如果我们把钱财用在不义的事上,钱财就是不义的,就会产生不义的结果。那么耶稣说,要藉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就是说,如果你发现,你这笔款项所花的这个事情,是不义的事情,你就应当不要去做了。你就应当把这笔款项节省下来,花在有益的地方,就是这个意思。可能有人会说,那我如何能够正确的判断,这个事情是当花不当花呢?这就需要我们多读《圣经》。《圣经》读的越多,明白的越多,我们的辨别力就更强大,就更容易。容易分别在生活当中,哪些事,是可以去花的;哪些事,是不合适去花的。我们如何才能够结交朋友呢?这个地方的朋友是指谁?耶稣说,从今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我乃称你们为朋友。所以这个地方的朋友,正是三一真神,圣父、圣子、圣灵,包括千千万万的圣天使,天庭全军都在出动,为了拯救人类而做工。那么,这个天庭的大工,如果我们去配合的话,我们就应该学会施舍,我们就应该学会捐献。所以耶稣说:要藉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天使、耶稣基督,要接我们到那永存的帐幕里去。钱财在什么时候无用呢?恩门关闭之后,在七大灾当中,钱财还有没有用?没有用了。那个时候饥荒遍地,到处都是灾难。到了基督复临的时候,这个世界的结局之日,钱财就更没有用了。但是在那个时候,死去的义人要复活,活着的要改变,他们都要得着灵体被提升天,到天国去。这个“永存的帐幕”,也就是指上帝荣耀的宝座所在之处。我们再来看列王纪上17章10到16节:“以利亚就起身往撒勒法去。到了城门,见有一个寡妇在那里捡柴。以利亚呼叫她说:‘求你用器皿取点水来给我喝。’她去取水的时候,以利亚又呼叫她说:‘也求你拿点饼来给我。’她说:‘我指着永生耶和华你的上帝起誓,我没有饼,坛内只有一把面,瓶里只有一点油。我现在找两根柴,回家要为我和我儿子作饼。我们吃了,死就死吧!’以利亚对她说:‘不要惧怕,可以照你所说的去作吧!只要先为我作一个小饼,拿来给我,然后为你和你的儿子作饼。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坛内的面必不减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华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妇人就照以利亚的话去行。她和她家中的人,并以利亚,吃了许多日子。坛内的面果不减少,瓶里的油也不缺短,正如耶和华借以利亚所说的话。”这是一个神迹,发生在亚哈王在位的时期。曾经有三年零六个月不下雨,是一个干旱时期。在这个干旱时期当中,水是缺乏的,粮食也是缺乏的。那么,当上帝差遣以利亚到这个撒勒法的寡妇那里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个寡妇所剩的,只有一把面,只有一点油。一开始,以利亚向她讨一点水。大家想一想,在干旱之年,一点水都是非常宝贵的。很可能这一点水,就能够救一个人的命,但是这个寡妇,非常慷慨的把水拿给了以利亚。但是以利亚又说,你再给我拿个饼来。对这个只有一把面和一点油的寡妇来说,她有没有犹豫呢?上帝的试验临到了这个寡妇,我们看到,她不但在水这个方面没有犹豫,同时在饼这个方面也没有犹豫,她真的给以利亚做了一个饼。那么以利亚说,你先为我做一个饼,然后上帝有应许,坛内的面必不减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在这个话当中,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上帝的应许;但是还有一个要求,这个要求就是先为先知做一个饼吃,然后上帝的应许就会实现。所以说,应许实现的前提,就是顺从上帝的条件。这个寡妇她愿意带着施舍的心,带着信靠的心,去给以利亚做饼,最终主的应许完全成就了。而且我们看到,直到上帝降雨在地上的日子,她们家中没有缺乏,她们的饮食没有缺乏,上帝眷顾这个家庭。这是一个施舍的家庭,这是一个遵循《圣经》律法的精义的家庭,这是一个爱上帝和爱人的家庭,这也是一个蒙福的家庭,上帝所赐的福就是这样的福。大家看到,上帝让这个面和油增多、增多、增多,但是直到上帝降雨在地上的日子。也就是说,上帝并没有让这个油和面,一直处在这个神迹当中。而是到这个灾难时期结束的时候,这个神迹就止住了。上帝所赐的福,不一定是给我们一百万、一千万,因为我们可能根本就不需要。就像这个寡妇,一旦看到下雨的日子,那么又可以种庄稼了,又可以得吃的了,那个时候神迹也就停止了,所以这就是上帝的赐福。这个赐福就是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缺乏,这就是福。我们祷告:感谢天父,你通过圣经,在各个方面施行教导。主啊,你为了我们舍上你自己,连同宇宙万有也都舍给了我们。我们感谢你如此爱我们,也求你使我们能够坚定信心,遵行你的每一道命令,你的每一个要求,我们应当尽的每一个本分。求你看顾你每一个儿女,让我们都能够为永生作好预备,让这个世界得到真理的光照,让教会能以复兴,奉耶稣圣名求。阿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letuoliyaa.com/czjs/7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