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回顾历史不是一头扎入故纸堆中不问世事,了解了起源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理解当下才能更好地预见未来。
1一个玩具
年,南非,比勒陀利亚,一个两岁左右的犹太男孩发现了一件日后令他爱不释手的玩具。这个玩具像一个小箱子,如果坐下玩,男孩只比它高一点。玩具摸起来冷冰冰的,上面还有一些圆盘,圆盘边缘的地方还有些扎手。男孩开始用手去拨动上面的圆盘,那个圆盘果然像他预期的那样转动起来,他满意地笑了。让他更开心的是,当他拨动圆盘之后,整个玩具里其他的圆盘好像着了魔法一般,也都跟着转动了起来。他很好奇,于是开始观察周围的圆盘为什么会跟随自己的圆盘转动。在男孩的大脑里,他第一次意识到因果关系:“这个往这边转,那个就必须往那边转,所以……”从这一天起,男孩爱上了这个新玩具。
男孩的父亲是名工程师,那一天他把一个替换下来的变速箱带回了家,而这个男孩名叫西摩·帕柏特(SeymourPapert)。
进入学校后,帕柏特发现,自己幼年时对于齿轮的痴迷竟然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对数学学习起到了帮助——乘法就是两个齿轮的传导,而二元一次方程就像差速器一样可以将一个数按任意比例分给两个未知的变量。对于帕柏特来说,齿轮是一种可以在大脑中被任意操作的工具,帮助他理解诸多数学概念。
小的时候,帕柏特曾经问他的父亲,“为什么自己能够轻而易举地理解差速器?”父亲的回答是“因为你聪明”。但帕柏特对这个简单的答案并不满意,因为他也清楚地认识到,有很多别人做起来轻而易举的事情,对自己来说却十分困难。“为什么有些事情对有些人来说十分简单却对另外一些人格外的难?”第一次问出这个问题时,帕柏特并不知道这个问题有多宏大。
和每一个成功故事里的犹太小孩一样,帕柏特展现出惊人的智力。年,帕柏特在首都约翰内斯堡的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年又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年,他在剑桥大学获得了第二个数学博士学位。这之后,他又前往日内瓦的“发生认识论中心”(CenterforGeneticEpistemology)跟随建构主义心理学大师皮亚杰学习了5年。当六十年前帕柏特第一次来到日内瓦时,没有人,包括他自己,能够料到他将要“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学习的看法,我们对孩子的看法,以及我们对技术的看法。(米切尔·雷斯尼克MitchelResnick)"2
建构主义
认知心理学流派兴起于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同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流派和否定主观意志的行为主义流派,其研究内容聚焦于认知如何发生发展。而建构主义则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皮亚杰作为建构主义的开山鼻祖,创立了“发生认知论”这一学科,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认知的起源。他通过观察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这就是著名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认知是通过心理结构或图式的改进和转换得以发展的。我们虽然无法观察到图式(scheme),但是图式是对现实的表征,儿童通过图式了解周围的世界,并把图式作为理解和组织经验的手段。当一个孩子第一次认识“狗”这种动物时,他可能会为狗建立一个“四条腿的动物”这样一个图式。当他再次遇到其他类似的动物时,他便会不断地扩充和丰富这个图式的细节,这个过程被称为同化(assimilation)。而当这个孩子第一次看到“猫”时,他可能会意识到这个动物的叫声和习性与狗有很大的不同,也许他会给这种动物起个新名字或问家长,“这是什么?”当得到确定的答案后,他就会修正之前关于“狗”的图式,并且建立了一个新的关于“猫”图式。这个过程被称为顺应(ac转载请注明:http://www.biletuoliyaa.com/czjs/9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