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比勒陀利亚 >> 交通情况 >> 正文 >> 正文

历史上的今天1205

来源:比勒陀利亚 时间:2018/12/13

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惠帝朱允炆出生

在年前的今天,年12月5日(农历冬月初五),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惠帝朱允炆出生。

朱允炆(~?),年12月5日(距今年)出生,生母是吕妃,父亲是朱标。他是明太祖的孙子。朱允炆在位4年,年号建文。

洪武二十五年(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明太祖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在此期间,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又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询的时候,大臣刘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三子立于何地?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太祖只得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年),明太祖逝世。朱允炆即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从年号来看,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

建文帝即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使中国大地吹过了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文人,对先朝的政治实行改革,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建文帝实行惠民政策,减免租赋,赈济灾民,老弱病残者由国家扶养;重视农业生产,兴办学校,考察官吏,任用贤能,派侍郎暴昭、夏原吉等24人充任采访史,分巡天下,以体察情。

在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削藩,当时的藩王多是朱允炆的叔叔,而且手中都有兵权,他们在自己的藩地为非作歹,有的甚至摩拳擦掌准备造反,对建文帝造成严重威胁。燕王朱棣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当时朱元璋的前三个儿子都已经亡故,朱棣成为了皇子中的最长者,而且随着朱棣在对蒙古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他已经成为了皇权最大的威胁。

可以说建文帝的削藩就是针对燕王一人的。但建文帝的软弱害了他,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这是他的第一个错误。他并没有先削燕王,而是从其他亲王下手,这样即引起了亲王们的岌岌自危,还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在建文帝决定对朱棣下手的时候,为时以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难的大旗。

在最初的战斗中朝廷的兵力占绝对优势,但由于李景隆的指挥不当,明军屡遭败绩。但由于兵力所限,燕军占领的城市都是很快的放弃,因此双方展开了拉锯战。在此期间明军中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将领,他们的顽强抵抗给朱棣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是朱允炆的软弱再一次显示出来,他的一道圣旨,“我要活的叔父”使得朱棣逃过了多次劫难,建文帝的妇人之仁最终将朝廷推向了深渊。

经过四年的拉锯战之后,燕王正确分析了形势,只要建文帝在一天,地方军对就会抵抗一天,而且自己就是叛王,但如果一旦攻占了南京,赶走了建文帝,那么自己就可以成为一国之君,相信也没有多少人反对,因为大家都是观望的态度。

于是燕军绕过大城市、一路南下,当时的建文朝廷已经乱作了一团,很多地方将领按兵不动,很快燕军就攻到了南京城下,城内的亲王与某些将领又擅自开门投降,南京终于被占领,朱棣到了皇宫,看见宫中熊熊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而且正如朱棣所料,地方上几乎没有人反对。“靖难之役”宣告成功,朱棣称帝,改年号永乐,朱棣就是明成祖。

而在朝廷内却是另一番情景,投降的文臣只有四人,其他或逃跑,或自杀却有千人。永乐朝廷几乎无人可用,可见建文帝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作为皇帝他太过仁慈,有时甚至优柔寡断,如果让他作臣子,相信他可以爱民如子,两袖清风,但做皇帝不一样,皇帝注定与鲜血分不开,他要排除异己;他要树立皇威,如果不能做到这些,皇帝也终将被历史淘汰,建文帝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

建文帝的下落

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据永乐年间修撰的《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征战,燕王获得全胜,建文四年(年)6月13日,燕王统领大军开进南京金川门。当燕王军队进入皇宫时,宫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没了踪影。与此同时,建文帝所使用的宝玺也毫无踪影。正史记载建文帝死于宫中的大火中。《太宗实录》卷九记载:“上(即明成祖朱棣)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耶吾来为扶翼不为善,不意不谅而遽至此乎’……壬申,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仁宗朱高炽御制长陵后碑也说,建文帝殁后,成祖备以天子礼仪殓葬。成祖后来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中说:没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纵火自杀。但是,太监在火后余烬中多次查找,只找到马皇后与太子朱文奎的遗骸,建文帝是活是亡无从得知。燕王为让天下知建文帝已自焚,曾作有祭文,但其坟墓在什么地方,无人可知。明末崇祯帝就曾说过:想给建文帝上坟,却不知在何处。

另一种说法是在南京攻破之时,建文帝曾想自杀,但在其亲信说服下,削发为僧,从地道逃出了皇宫,隐姓埋名,浪迹江湖。明成祖死后,他又回到京城,死后葬于京郊西山。朱棣登位后,感到生死未卜的建文帝对他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多次派心腹大臣到处访问。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陪同官员中,有不少锦衣卫士,这显然就是用于暗中察访建文帝的。明成祖曾向天下寺院颁布《僧道度牒疏》,将所有僧人名册重新整理,对僧人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查。从永乐五年(年)起,还派人以寻访仙人张邋遢为名到处查找,涉及大江南北,前后共20余年。民间传言中,在许多地方都有建文帝的踪迹与传说。有的说建文帝先逃到云贵地区,后来又辗转到了南洋一带,直到现在,云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为鼻祖。也有现代学者认为,当年建文帝潜逃后,曾藏于江苏吴县鼋山普济寺内,接着隐匿于穹窿山皇驾庵,于永乐二十一年(年)在此病亡,埋于庵后小山坡上。

中国平民教育家武训诞生

在年前的今天,年12月5日(农历十月十九),中国平民教育家武训诞生。

武训(年12月5日(距今年)-年4月23日),中国近代著名平民教育家,群众办学的先驱者。山东省堂邑县(今属冠县)柳林镇武庄人,家境贫苦。因家中行七,取名武七,后改名武训。

从21岁(清咸丰年间)起,武训以行乞的方式集资兴办义学,目标是“使他们(贫苦人家子弟)无钱也能读书,使他们读了书不再被人欺”。在30多年的时间内,武训乞讨的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省。武训在行乞过程中,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奇特的造型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先是卖掉右边的辫子,剃光了右边的头发;后来又剃光了左边的头发,而在右边又留起一撮头发。也表演“拿大项”、“蝎子爬”的节目,或给人当马骑,供人取乐,甚至吃粪便、砖瓦,以得到办学的款项。

到光绪十四年(年),武训已经靠乞讨所得的款项置买了亩田地作为学田,积蓄余吊钱。于是他在堂邑县柳林镇东门外兴办起第一所义学——崇贤义塾。学校建成后,他到当地有学问的进士、举人家跪请他们任教,并到贫寒人家跪求他们送子上学。当年就招收了50多名学生,学费全免,办学所需经费就从他置办的学田中支出。在这之后,每逢开学第一天时,武七都要先拜老师,次拜学生,这种仪式持续多年。

年,在今属临清市的杨二庄兴办了第二所义学。光绪22年(年),临终那年,在临清建成了御史巷义塾(现临清实验小学)。

武训为了一心一意兴办义学,甚至坚持一生不娶妻室。

武训一生劳苦,对自己又十分节俭,终因积劳成疾,于光绪22年(年)4月23日,在临清御史巷义塾内(现临清实验小学)含笑去世,终年59岁,葬于堂邑崇贤义塾东侧。有万人以上群众,包括堂邑、馆陶、临清三县全体官绅,参加了武训的葬礼。

郭松龄与张作霖在东北混战

在92年前的今天,年12月5日(农历冬月初一),郭松龄与张作霖在东北混战。

年12月5日(距今92年),郭松龄倒戈大军占领锦州。13日攻克营口、沈阳震动。张作霖准备下野,逃往旅顺。郭松龄两次致电日本公使和驻华外交团,声明保护在东北的外国人,尊重既成条约,要求日本和各国严守中立,不要干涉中国内部事务。7日,日本关东军迅速由铁岭、辽阳、海城等地结集于奉天府警戒,并声明,表示不干涉中国内战,同时警告郭松龄部和奉军不得扰及满铁附属地及日军守备区域。15日,日本内阁决定:从其本土和朝鲜调动大批日军到满洲,增援张作霖。同日发表第二号警告,严禁对南满铁路两侧以及离铁路20华里以内有直接战斗行为,并禁止对附属地治安有紊乱之虞的军事行动,否则一概缴械。18日,关东军司令官移驻奉天省城,坐镇指挥日军。

19日,增派满洲援张日军全部抵奉,总司令为斋藤义夫少将。日军代张守卫奉天省城,张之卫队急速开前线作战。同时,日兵又乔装张军,向郭军左翼侧击,日本的士兵和大炮加入奉军防线。22日,郭军与奉军在巨流河展开激战。日军一方面以80架飞机,用重型炸弹轰炸新民一带,配合奉军正面战场,一方面借“南满附属地不得干犯”为由阻止郭军前进;同时以乔装奉军从左侧压迫郭军,并掩护吴俊升部骑兵抄袭白旗堡郭军后方。郭军三面受敌,23日战败。郭松龄夫妇弃军潜逃营口,在新民被捕。

同日,张作霖下令将郭氏夫妇就地枪决。

平津战役爆发

在70年前的今天,年12月5日(农历冬月初五),平津战役爆发。

年12月5日(距今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华北野战军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发起平津战役。辽沈战役结束后,在平、津、张地区的60多万国民党军,赶紧收缩兵力,企图海运南逃或西窜绥远。为了稳住平津之敌不使逃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示东北野战军早日秘密进入山海关,首先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之敌,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灭,但东北野战军主要负责人林彪拒不执行。在中央和毛泽东纠正了林彪的右倾错误以后,东北、华北野战军的两个兵团及地方部队共万人,于年12月5日(距今70年),在滦县和张家口间多里的战线上,发起了攻击。解放军将敌分割包围于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塘沽五个据点。12月22日围歼了新保安之敌第三十五军军部和两个师。24日攻克了张家口,全歼敌一个军部和七个师。年1月14日,对天津发起总攻,经29小时激战,全歼守敌13万人,生俘敌指挥官陈长捷,解放天津。至此,北平20余万守敌,完全陷于绝境,经过解放军努力争取,在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整个平津战役胜利结束。此战役除塘沽守敌5万余人从海上逃跑外,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解放华北的战争基本结束。

年11月29日,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的平津战役开始。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人。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负责人在平津前线司令部合影。左起,前排: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罗荣桓、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后排:黄克诚、谭政、萧华、刘亚楼和高岗(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按照毛泽东的作战方针和部署,在战役的第一阶段,完成了对平、津、张家口地区国民党的包围和分割。在第二阶段对北平以西以东各点攻击。图为年12月下旬,解放军在围歼新保安、张家口等地的傅作义部队。

“钟表大王”孙梅堂在上海病逝

在60年前的今天,年12月5日(农历十月廿五),“钟表大王”孙梅堂在上海病逝。

孙梅堂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赫赫有名的“钟表大王”。亨达利钟表店原为洋商企业,中文招牌为“亨达利洋行”,孙梅堂从洋人手里并购亨达利后,经他掌管改造,使之成为中国钟表行业的一颗明珠。

孙梅堂又名孙鹏,浙江鄞县人,生于年。年他从上海圣约翰大学一毕业,即接办其父孙廷源经营的上海美华利钟表行。美华利于年创办,在上海河南路三马路(今汉口路)。在孙廷源心里一直有个想法:中国作为最早发明计时仪器的国家,一定要生产出自己的钟表。无奈年事已高,他把这个重任交付给儿子孙梅堂。孙梅堂一改当时同业中普遍存在的经营钟表的同时兼营其他进口商品的陈规,认为钟表行就应该只做钟表生意,否则无异降格为百货店了。这种独树一帜,“丢卒保车”的决策,开了当时钟表行业经营改革的先河。

年孙梅堂奉父命去宁波家乡创办一个作坊式的制钟实验工场,他不惜重金罗集能工巧匠,以手工为主,终于制造出第一批国产时钟。年孙梅堂为做到产销衔接,将工场从宁波迁到上海杨树浦。年孙梅堂在上海闸北天通庵(现宝山路横浜路)新建了美华利时钟厂,职工扩至百余人。工厂设机械制造部,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各种齿轮、轴芯、圆片等零件;另设红木钟架部,组装插屏钟、大钟、天文钟、亭式钟、车站钟、落地钟等。其中插屏钟由于造型轻巧、款式多样,深受一般家庭喜爱。而四面40-60英寸建筑大钟制造成功,更使美华利闻名大江南北。随后美华利以英寸的四面单套大钟闯出国门,一举获得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质奖章。

年孙梅堂并购了他的合伙股权,接盘亨达利钟表行,并将美华利总管理处迁至南京路河南路的亨达利营业大楼二楼。他利用亨达利原来与洋商的进货渠道,加上美华利的众多群体批零兼营,实现了钟表的进销两旺,孙梅堂因此有了“钟表大王”的称号。他旗下的分支机构仅在上海就有亨达利、时中、惠林登、太平洋、华盛顿等钟表行,另有三个发行所。到年美华利成立50周年时,全国11个城市有分支机构25家(包括钟厂),企业集团框架初现。年“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孙梅堂在闸北天通庵的美华利制钟厂、首饰厂和大批里弄民房均被日军炸毁,他原先制定的“先钟后表,分步发展”的计划终成泡影。但身陷困境中的孙梅堂不受敌伪利用。汪伪上海市长傅筱庵因与孙同乡,欲委任孙梅堂为上海商会会长之职,他拒而不就,并自嘲“宁为茶箩,不当汉奸”(“茶萝”是宁波土语:穷光蛋)。年美华利转为公私合营企业。年12月4日(距今60年)孙梅堂在上海病逝,享年76岁。

国画家李可染先生逝世

在29年前的今天,年12月5日(农历冬月初八),国画家李可染先生逝世。

李可染(-),年3月26日(距今年)生于江苏徐州,出身贫寒,幼随钱食之学画,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回乡任教,年考入西湖艺术院研究班,学习油画,得到林风眠的指导,后因从事进步活动而被迫辍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事救亡宣传工作。年任教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年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并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擅山水、人物、牛,其山水早年受朱耷、董其昌影响,画风简约清淡。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他又先后赴江浙、黄山、四川、广东、广西及原民主德国写生,直接对景写生、创作,走上了变革山水画的道路。

其作品多取材江南与巴蜀名山大川,在表现手法上,变传统线性的笔墨结构为团块性笔墨结构,长于积墨,反复积染,浓重浑厚;他又将西洋画中的光引入山水画,创造了一种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极富个性。他的人物多写农夫、渔夫、钟旭、仕女、牧童、士人,手法写意,笔简意浓,富有幽默感和生活情趣。李可染还长期从事中国画教育,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出版有《李可染论艺术》、《李可染水墨写生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书画全集》等。

晚年,尽管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可他那颗献身艺术之心始终在顽强地跳动。他仍然不断地接待着来求教的人们,仍然挥笔创造着一幅幅赞颂大好山河的佳作,仍然拄着拐仗参观美术展览。

年12月5日上午10时50分,因心脏病猝发,国画家李可染在北京自己的寓所里溘然长逝,享年82岁。

当时,他正在画室里,同文化部的4位同志商讨如何发扬光大中国画艺术。构想刚刚谈开,他却突然头一偏,仰靠在了沙发背上,再也没有抬起来。

从13岁步入艺术殿堂,李可染始终孜孜以求,造诣日深,终成一代大师。

他为自己的画室取名“师牛堂”,常以老黄牛精神自励。他曾在画作《五牛图》上题字道:“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人而安不居功……”他的不少画友说,这也可以看作是李可染先生自身的写照。

作为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李可染几十年间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美术人才。他的艺术修养、创作思想、品德情操,都影响了一大批美术家。

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师,他生前担任了多年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他还是连续几届的全国政协委员。

作曲家王酩(ming)逝世

在21年前的今天,年12月5日(农历冬月初六),作曲家王酩逝世。

63岁的中国交响乐团一级作曲家王酩,11月28日中午外出散步时突发脑溢血,被人送上出租车时尚能清晰地说出自己家的地址,医院便陷入昏迷,最终在深度昏迷7天之后溘然长逝,其时是年12月5日中午11点07分,当日傍晚北京突降大雪,一夜之间,天地尽白。

王酩年给电影《海霞》创作了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一曲“大海边、沙滩上……”给自己带来批判的同时,也给置身“文革”、“样板戏”包围之中的人们带来了久违的悠扬与舒展。其后是电影《黑三角》的主题歌“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小花》的“妹妹找哥泪花流”、《樱》的“妈妈看看我吧”、《泪痕》的“心中的玫瑰”、《第二次握手》的“祖国春常在”

这些电影主题歌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一个时代。伴随着新时期文学和影视作品的繁荣,这些影视歌曲被传唱四方,成为新时期第一批原创流行歌曲,它们的诞生更打破了港台歌曲红极一时的局面,它们的演唱者中走出了中国第一批流行乐手。中国人因此难忘王酩。

八十高龄的老一辈作曲家时医院看望王酩,走的时候强作欢颜:“没事儿,他的病比施光南轻……”

作曲家施光南7年前和王酩同一个病去世的,时年49岁。曾几何时、王酩、施光南、王立平曾被誉为新时期青年作曲家“三驾马车”。也因为此,作曲家王立平在记者深夜12点半给他家里打“王酩是这一代里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一个。”

去医院看望的还有朱明瑛,十几年前王酩的《角落之歌》使得刚从舞蹈演员转行做歌手的她得以脱颖而出。她至今难忘王酩老师给予她的每一分支持和鼓励。她说:“从医院出来我迎着风哭了很久,我在想生命这么脆弱,而王酩老师却活得精彩,他不仅托起了一代音乐,还托起了我们这许多人。”

王酩是中国最早开办通俗音乐培训班的音乐家之一。年他创办的由中国音乐学院代培的通俗音乐培训班走出了年轻一辈歌手孙浩、李殊、胡晓晴。在他昏迷期间,歌手孙浩几乎天天前往,喋喋不休地跟他的老师说:“您醒过来吧,我带您去染头发,我们漂漂亮亮精精神神地活下去……”

年,王酩一手创办中国轻音乐协会,后又主编《音乐生活报》。他的第一部交响乐《长城》刚刚完成第一乐章。

“王酩把他的一切都给了音乐。”70岁的词作家乔羽感慨他们30多年的友情和合作。他们年合作的《难忘今宵》至今仍在春节晚会的最后时分响起,只是到春节再听这首歌时,王酩他会是在天国。

南非国父曼德拉逝世

年12月5日(农历冬月初三),南非国父曼德拉逝世。

年12月5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长期肺部感染)医治无效,于当地时间5日20时50分去世,享年95岁。

祖马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时说,曼德拉是在约翰内斯堡的家中去世的,他“走得很安详”。他去世时,家人都在他的身边。

祖马说:“我们民主国家的创始人曼德拉离开了我们。他现在安息了,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个最伟大的儿子,我们的人民失去了一位父亲……这是我们最悲伤的时刻。”

祖马说:“虽然我们知道这一天终将会到来,但我们仍然感到遭受了巨大和无法弥补的损失。”

祖马说,曼德拉为自由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他的谦逊、爱心和人道精神赢得了人们的爱戴。曼德拉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人类的爱,他的品质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祖马呼吁南非人民继承曼德拉的遗志,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种族和性别歧视、日益民主和繁荣的公正社会。

祖马宣布,南非将为曼德拉举行国葬。全国将从12月6日起降半旗致哀,直至国葬结束。

曼德拉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大批民众涌向约翰内斯堡豪敦区的曼德拉住所,以表达哀思。35岁的恩科马泣不成声地说:“曼德拉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不仅南非人民享用不尽,全世界人民也将从中获益。曼德拉没有走,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曼德拉今年6月8日因肺部疾病复发被送往医院,经过近3个月的治疗后于9月初出院,返回约翰内斯堡的家中继续接受治疗。曼德拉曾因反对种族隔离制度入狱27年,在狱中感染肺结核,出狱后致力于推动种族和解。年,他和南非种族隔离政权的最后一位总统德克勒克共获诺贝尔和平奖。年,曼德拉当选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5年后卸任。

反种族隔离斗士年7月18日(距今年),曼德拉出生于南非开普省的特兰斯凯地区姆韦佐村。他的父亲是滕布王朝的王室成员,是当地的一名酋长,曼德拉的母亲是父亲的四名妻子之一。曼德拉的一个名字是罗利赫拉赫拉,在科萨语中,意思是“将树干拔出来”,也表示“麻烦制造者”。

曼德拉10岁的时候,父亲的突然辞世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变数。曾得到父亲帮助的摄政王此时伸出了援助之手,承担起抚养曼德拉成人的重任。根据摄政王给曼德拉设计的人生:他将在长大后子承父业,成为当地的一名酋长。

不过,不安于现状的曼德拉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与憧憬,当遭遇摄政王的“包办婚姻”时,他选择了外出负笈求学,从此阔别了自己出生、长大的故乡,开始了自己传奇经历。

曼德拉是家族中为数不多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之一。离开故乡后,他来到黑尔堡大学读书,开始接触法律学,后来又遇到了自己的终生战友奥利弗·塔博。

在上个世纪的40年代,南非的种族矛盾已经十分突出,白人政府压迫黑人,引起了黑人的抗争。曼德拉年加入了主张非暴力斗争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并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

年,曼德拉领导罢工运动,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国”;此后他被任命为军事组织“民族之矛”的总司令。年8月,他被捕入狱,被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5年监禁。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为无期徒刑。

曼德拉在罗本岛监狱被关押了18年,囚衣号码为\/64。此后他又相继被转到另外两所监狱。即便是身陷囹圄,曼德拉也没有放弃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坚持要求白人政府废除种族隔离政策,并为此在狱中抗争27个春秋,备受迫害和折磨也始终未改变自己的初衷。

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头发花白却依然不屈的曼德拉以胜利者的身份从监狱走出,被认为是整个20世纪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出狱后的曼德拉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任命为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年7月当选为主席。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同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掌权后的曼德拉没有报复南非的白人,而是向他们伸出了友爱之手,在南非推行民族和解,借以抚平这个矛盾重重的国家的伤痕。通过不懈努力,曼德拉终于缔造了一个全新的彩虹之国,无论肤色,无论性别,均可以自由、平等的生活在这个新南非。

曼德拉的举动也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他也与昔日的对手德克勒克在年一起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世纪之交时,他还入选“影响了20世纪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二十人”。

年,声誉达到丁峰的曼德拉没有寻求连任,而是选择了急流勇退。退休后的他,也没有完全退出公众视野,而是继续推动非洲国家在反对艾滋病等方面的努力工作。年11月10日,第64届联大通过决议,将每年7月18日他的生日定为“曼德拉国际日”,以表彰他为和平与自由做出的贡献。

年后,曼德拉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20多年的牢狱生活让他的肺部成为其“阿喀琉斯之踵”,因此数次入院接受治疗。年6月8日,他再次因为肺部感染紧急入院。在此后的半年中,疾病和衰老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两个对手。曼德拉曾结过三次婚,育有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

外交部:曼德拉是中国人民老朋友对其逝世表哀悼洪磊表示,曼德拉先生是南非反种族隔离斗争的著名领袖、新南非的缔造者,也是享誉世界的卓越政治家。他不仅被南非人民尊为“国父”,也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白癜风食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letuoliyaa.com/jtqk/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