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比勒陀利亚 >> 重要节日 >> 正文 >> 正文

印度南亚国家之一

来源:比勒陀利亚 时间:2021/3/23
白癜风能治吗 http://m.39.net/pf/a_4791307.html

印度旅游宣传片

印度共和国(印地语:???????????,BhāratGa?arājya;英语:RepublicofIndia),通称印度(印地语:????;英语: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面积位列世界第七,是亚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印度人口众多,截至年11月印度拥有13.6亿,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中国的14亿人口,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印度现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民族和种族繁多,印度人中的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各族群都拥有各自的语言文字,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作为共同语言使用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度地位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准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

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多信仰的国家,号称“宗教博物馆”,世界主要宗教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古印度,而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作为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也有1亿8千万信徒,自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次大陆,公元10世纪后北印度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信奉伊斯兰教,其中的莫卧儿王朝几乎征服整个次大陆。

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四国联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

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

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地理概况

面积(约万)

总计:3,,k㎡或3,,k㎡

水域率:9.6%

首都:新德里

最大城市:孟买

2.历史人文

人口(约13.7亿)

年估计:1,,,(第2名)

年普查:1,,,(第2名)

密度:.2/k㎡(第31名)

官方语言:印地语、英语

国家语言:印地语

宗教

79.8%印度教、14.2%伊斯兰教

2.3%基督宗教、1.7%锡克教

0.7%佛教、0.4%耆那教

0.9%其他信仰

独立(自英国)

自治领:年8月15日

共和国:年1月26日

3.政治概况

政府:联邦制、议会制

立法机构:印度议会

上议院:联邦院

下议院:人民院

4.经济实力

GDP(PPP)年估计

总计:8.万亿美元(第3名)

人均:6,美元(第名)

GDP(国际汇率)年估计

总计:2.万亿美元(第5名)

人均:2,美元(第名)

5.其他

基尼系数:0.(年)中·第79名

人类发展指数:0.(年)

货币:印度卢比(?)(INR)

补充

1.国名

历史上,中国对印度的称呼几经改变。西汉译为羌独,东汉称它为“天竺”。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记》认为“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天竺,今从正音,宜云印度。”于是正式以印度取代旧称。而“天竺”、“身毒”、“印度”等译名皆源于印度河的梵文名?????(Sindhu),其波斯语变音为?????(Hindu)、希腊语变为?νδ?(Indu),龟兹语Indaka。

印度人自称婆罗多。印度曾有过很多国名,对同一名称的来历,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耆那教传说,教祖里施波德沃的长子叫“波勒德”,他是一位威望很高的国王,因此他的国家便以波勒德的变音“婆罗多”命名。又据《往世书》记载,包勒沃王朝著名国王杜施因德的儿子叫“波勒德”,擅长武功,在继任国王期间,打败了许多雅利安人小王国。《梵书》中曾记载其武功。由于波勒德的原因,其后裔一直被认为是“婆罗多”,国祚甚长。因此这个国家便以婆罗多命名。

在《往世书》中尚有另外的记载,如“在大海以北和喜马拉雅山以南,有个国家,名叫‘婆罗多·沃勒施’,其名称的由来是由于波勒德的后裔居住的原因。”由此表明,印度居民的一个古称也叫“帕勒迪”(意即婆罗多人)。又有些学者认为,帕勒迪是指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以前的当地土著人而言,其文明遗迹在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早有发现。不过这种说法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帕勒德人是指婆罗多国王的子孙后代。

2.古代历史

印度存在过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古印度在印度河的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古文明之一,最迟在公元前年,印度河流域就有古代印度人创造的文明,由于最早发现该文明遗址的地方位于现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所以这个文明也被称为印度河文明或者哈拉帕文明。古印度人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不过该文明在公元前2年左右的时候突然衰落,印度河流域文明崩解,其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字也衰亡,无人能懂。导致古印度文明衰落中断的原因至今在考古界则莫衷一是。近代基因研究显示印度人彼此的基因差异较小,可能是在古代遭遇过大天灾使人口大幅减少的缘故。另有一些专家认为主因是印度河流域的大洪水或发生干枯。

公元前年左右,自印度西北部的雅利安人族群入侵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和北部的恒河流域,在之后的数世纪中,雅利安人逐渐定居并从事农业活动。雅利安人带来的外来语言取代了当地语言,在文化上并与当地人结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而这一文明相对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文明而言晚了几个世纪,故与之相对地,一般称之为恒河文明。雅利安人入侵后,为了区别本地土著和雅利安人,种姓制度慢慢开始在印度盛行。

公元前3世纪中叶,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统一除南印度迈索尔地区以外的整个印度半岛。但阿育王死后,孔雀王朝走向衰落。此后印度就进入了一个长期的列国的时代。其中贵霜帝国和笈多王朝曾短暂统一过北印,各种宗教在这段时期开始兴起,包括佛教和印度教;这个时期也是印度科学、艺术与文化的黄金时期。

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入侵印度,引进了伊斯兰文化,不过发迹于摩羯陀的波罗王朝曾在-年间短暂统一过北印度。

12世纪开始,来自于今阿富汗的伊斯兰化的突厥人在年反叛伽色尼王朝建立的古尔王朝大规模入侵北印,攻占了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并且向南推进到纳尔默达河,之后衍生出了德里苏丹国,自13世纪的德里苏丹国开始印度历史有了较确切的的史料记录。德里苏丹国在经历图格鲁克王朝的顶峰之后开始衰落,无力控制庞大的印度南部,加上帖木儿的入侵导致衰落,印度逐渐又进入了列国的时代。

15世纪末,渡海而来的欧洲商人逐渐开始认识到印度的重要性,并积极在此开辟殖民地。德里苏丹国瓦解后,同样是来自中亚的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年攻灭印度德里苏丹国的最后一个王朝,建立了莫卧儿帝国,经历胡马雍,阿克巴,贾汉吉尔,沙贾汗,到奥朗则布时代达到顶峰,几乎统一了整个印度半岛。但是,莫卧儿帝国的统治同样因宗教冲突而迅速衰落,与此同时,强大的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西方殖民者却蜂拥踏上印度这块大陆,并为争夺印度而发生激烈的冲突。

年,莫卧儿帝国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之间爆发了普拉西战役,印度因战败而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功掌握了印度全境的统治权,只余少数地区由葡萄牙及法国统治。

年,印度全境爆发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抗残暴的英国殖民者,但很快被镇压。不过印度也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统治转为由英国直接统治,成立印度政府,并结束了名义上还存在的莫卧儿帝国。

3.近现代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实力迅速衰落,由于民族主义国家思想的兴起和印度人民不合作运动的广泛开展,遂准许印度独立。但此时印度的穆斯林已经开始谋划建立单独的穆斯林国家——巴基斯坦,英国和甘地都无力改变印度社会已经分裂的现实,只得同意独立后的印度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同年8月15日,印度在与巴基斯坦分治后实现独立,但仍然留在英联邦内,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这块亚洲次大陆最终被分成以印度教为主的“世俗”印度以及较小的伊斯兰教国家巴基斯坦。

独立后,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执政的印度倾向于社会主义,并仿照苏联制定了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外交上奉行不结盟政策,独立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集团之外。

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先后通过归并、改组以及对土邦王公实行赎买政策,最终消灭了印度境内分裂割据的土邦国。同时在独立后第一年与巴基斯坦就由于克什米尔争端而爆发军事冲突,得到克什米尔约2/3的领土。年6月初,印度派兵进驻锡金,并委任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

年8月,印度和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接受印度的“指导”。

年12月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印度派驻锡金的首席行政官行使首相职权,并派政治专员对锡金的国防、外交和经济进行全面的控制。后在年锡金被印度正式吞并。

年印度接纳达赖喇嘛丹增嘉措,中印两国开始交恶。年与葡萄牙爆发战争得到果阿。年由于印军开始进入中印边界主权争议地区建立军事哨所,爆发中印边境战争,扩张态势受挫。

年和年与巴基斯坦先后两次爆发大规模战争,其中年印巴战争印度大获全胜,“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独立,宣布成立孟加拉国。年印度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而年的核试验促使巴基斯坦也在同年进行了自己的核试验。

此后印度政治经济缓慢发展,加上国内教派冲突频仍,国家长期经济干预造成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年代。年,印度总理拉奥开始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印度经济慢慢步入快车道。然而受制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瓶颈,印度的产业工人和工业发展缓慢,强大的工会和严格的劳工法也限制了外来投资。

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一直存在争端,但是自年开始的双边会谈和互信措施的建立正在减弱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在目前印度的经济成就引人注目,然而也面临了多项挑战,例如严重的人口过剩、环境恶化、大量的贫穷人口以及印度国内的种族以及宗教冲突。

4.政治

印度是一个联邦共和国,多达7.14亿选民,0多个政党参与国会选举,包括7个全国性大党(政党联盟)、40个地区政党,以及个小党,号称全球最大规模的民主选举。(年)

印度总统是国家元首、武装部队统帅。总统实权有限,总理平日掌握实权。不过,若国家受到战争威胁、侵略、暴动时,总统有权宣布紧急状态;若政府瘫痪,总统可代行政府首脑职能;当议会选举陷入僵局时,总统可以指定政党进行组阁;总统可否决政府提出的法案。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印度副总统在总统无法行使权力时,不能自动接任总统。

行政权力主要控制在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其他内阁成员。

印度国会实行两院制,包括了上院联邦院和下院人民院。部长会议对人民院负责。

印度有一部完善的规定议会民主政体的宪法,这是印度民主政治的标志。经过多次修订,这部宪法多达条,0多项具体条款,号称“世界上最长的宪法”。印度宪法中声明印度是一个主权、民主、社会主义的共和国,保证其公民的正义,平等和自由,并努力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5.人口

印度的主要族群包括了72%的印度-雅利安人和25%的达罗毗荼人。印度还有一群非定居的族群,如以打铁闻名的加督利亚洛哈尔人,以游牧为生的拉巴里人;也有以采集和狩猎维生,或是从事盐商、算命师、法术师、阿育吠陀治疗师、变戏法者、石磨工、刺青师傅等行业。人类学家已辨识出印度约有个非定居的流浪团体,人数可能高达8万人。

年4月,印度最高法院作出历史性裁决,承认变性人为男性与女性之外的第三种性别。印度目前有约万名变性人。

印度经常发生针对女性的强奸和暴力事件,大部分发生在贫穷落后的北部地区,例如印度人口最密集的北方邦,妇女地位非常低下;同时社会有严格的种姓之分,关于性别、宗教等的偏见根深蒂固,导致出身于低种姓如贱民的女性往往受害。

6.种姓制度

印度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尚存在着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印度人根据吠陀经将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各个种姓之间不能通婚,身份、职业世袭,另外还有不可接触的贱民——旃陀罗。

该种姓制度由来已久,在雅利安人最早的宗教典籍《梨俱吠陀》(吠陀经中最早的本集)中,就出现了4个最初的种姓,即婆罗门(僧侣)、刹帝利(贵族和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4个等级。以后又演变为三大等级,即大体由原来的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所组成的高级种姓;由原首陀罗组成的低等种姓;第三等级是一些没有种姓身份的“旃陀罗(贱民)”,社会地位最低,即所谓不可接触者,为数竟近1亿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1/14。

种姓之间,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悬殊,经常引起冲突。目前在城市和较发达地区,种姓间的隔阂有所消除,但农村中仍有很大影响。

7.语言

印度-雅利安语支及达罗毗荼语系分别为印度主要语支,分别占总人口的74%及24%,其他语言则属藏缅语族、南亚语系,印度未订定国语。

目前印度的第一官方语言是印地语,约30%人口使用,为印度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英语已经在年终止了它唯一官方语言(或与印地语相同的)的地位,但依旧保留了它“第二附加官方语言”的地位,亦是全国性的通用语言,主要在政治和商业交往场合使用,英语在教育方面也相当重要,尤其是中等及高等教育。

另外还有其他21种地方性的预定官方语言,包括了马拉雅拉姆语、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卡纳达语、孔卡尼语、马拉地语、乌尔都语、古吉拉特语、奥里亚语、旁遮普语、阿萨姆语、喀什米尔语、信德语、尼泊尔语、梵语、曼尼普尔语等,另外登记的还有超过1,种语言。

8.宗教

印度也是一个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国家,是众多宗教的发源地,几乎能在印度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被称为“宗教博物馆”。

全印度约有80.5%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其他的主要宗教团体还有伊斯兰教(15%)、锡克教(1.9%)、耆那教(0.4%),又因早期叙利亚基督教的传入和近现代受到英国殖民统治,也存在基督教(2.3%)。佛教起源于印度,如今在印度的影响力比较小,占总人口的0.8%,但佛教的传播对印度周边的国家却有相当大的影响。

9.教育

印度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学士课程、2年硕士课程和3年博士课程。还有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

全国现有所综合性大学,著名的有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加尔各答大学等。

10.军事

印度武装部队(天城文:???????????????????,转写:Sa?astraSēnāē?)在印度共和国整体的军事组织而言,包括印度陆军、印度海军、印度空军,以及各种其他包括印度海岸防卫队、印度准军事部队和核战略司令部等支持服务机构。

印度保持世界第4大武装力量,估计常规部队总兵力有1,,人。印度武装部队正在迅速扩大和现代化,在未来将有军事航天计划,目前则是正在积极开发导弹防御系统和强大的核武军事能力。

11.经济

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增长速度引人瞩目。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年,印度平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3,美元,列世界的第位;美元汇率则为1,美元,为世界第位。

年以前,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影响,印度政府过分干预劳工及金融市场并监管商业活动,由于年印度经济危机,加上苏联解体,新国大党政府使印度开始实行经济自由化改革,借由外国贸易及直接投资,逐步转型为自由市场,印度的经济规模获得了较快速度的增长。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印度2/3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

印度是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印度经济以耕种、现代农业、手工业、现代工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全国仍有四分之一人口无法温饱。印度外汇存底充足,汇率稳定,未来官方也将全面解除外汇管制,由市场决定币值。印度制造业出口已经开始下滑,全国很多地区电力供应依然不足。印度有很多精通英语的人口,是21世纪全球最主要的资讯服务业生产国、电脑软件出口国以及众多软件工程师的祖国。

印度实行民主政治的同时实行社会主义,政府对私人经济活动,外贸,外国资本直接投资严格控管。不过,年通过经济改革,放松对外贸和外资的管制,逐渐开放国内市场。国有企业民营化和部分领域开放对私人以及外国投资的设限,至于相关的政治争论持续不断。

12.中印关系

郑和七下西洋期间,印度的喀拉拉邦是船队重要的中转地。郑和船队对古里、柯枝、小葛兰、甘巴里、加异勒等古代印度国家进行了多次访问,尤其是第二次、第七次下西洋时到访的印度诸国最多,其中到达古里7次,到达柯枝6次。

3年,明成祖朱棣派尹庆出使柯枝国(今科钦)和古里国(今卡利卡特),宣诏赏赐。两国也遣特使随尹庆回访。7年,郑和率船队来到古里后,向古里国王宣读了明成祖朱棣所颁的敕书,赐给诰命银印。

年4月1日中印建交。

年西藏叛乱后,达赖喇嘛在印度设立所谓的流亡政府,中印关系恶化。年10月~11月,中印边境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年双方恢复互派大使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年,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进行核试验,使中印关系严重受挫。

年,中国同印度的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印在金砖四国机制下开始了经济政治合作。印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腾飞,争取国际大国地位的努力日益明显,印度、日本、德国联合成一个小集团频频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中国的态度是安理会需要改革,但不明确支持这三个国家。

8年1月,辛格总理在访问中国后不久,就到包括中印边界东段印占区视察,抛出推动印度东北边境地区开发的一揽子计划。11月8日,印度外长慕克吉又在中国达旺地区(印度称为“阿鲁纳恰尔邦”)访问时老调重弹,再次宣称印度对达旺拥有主权。

印度在边界谈判中顽固坚持自己的主张,不仅对中国在东线合理的领土要求置之不理,甚至还妄图在西线阿克赛钦瓜分一片土地。鉴于印度的强硬立场,解决中印边界争端任重而道远。

英国BBC镜头下的印度

世界历史:古印度河流域文明之谜

無知產生偏見,了解多一點,多一些寬容

建設祖國,maytheworldpeac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letuoliyaa.com/zyjr/67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