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比勒陀利亚 >> 交通情况 >> 正文 >> 正文

会员高校111引智基地成果动态浙江

来源:比勒陀利亚 时间:2018/4/1

年基地主要成就

基地新增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

农业部岗位科学家1人

新增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项目2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

计划项目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批

浙江省国际合作项目

主要论文和奖励

通过项目实施以及本学科与外方单位已有合作基础上,本年度合作发表SCI论文23篇,其中IF≥5的论文13篇。分别在NatureCommunications(IF=13.)、JournalofPinealResearch(IF=10.)、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IF=7.)、CriticalReviewsinPlantSciences(IF=6.)、Plant,CellandEnvironment(IF=6.)、PlantJournal(IF=5.)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

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

朱利中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事污染物界面行为调控及其土壤-水有机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揭示了有机污染物非线性界面行为的微观机制,突破了准确预测、调控有机污染物非线性界面行为的科学难题;攻克了有机污染农田及场地土壤协同修复、有机膨润土废水处理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难题。

DonaldGrierson教授

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

从事果实成熟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克隆和鉴定了一系列果实成熟基因;对果实成熟衰老机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率先利用基因沉寂技术对番茄色泽、质地、芳香等果实品质进行调控。

张国平教授团队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成果名称:大麦遗传多样性与特异种质研究。本成果证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栽培大麦的一个重要进化和起源中心,结束了80多年来国际上关于西藏野生大麦存在与否的争论,并阐明西藏野生大麦遗传多样性丰富,是栽培大麦育种改良的宝贵基因库;利用构建的非生物胁迫抗性鉴定技术平台,鉴定到一批耐旱、耐盐、耐铝毒的野生大麦种质,并揭示了存在于野生大麦的独特耐性机制;在解决微量制麦、微型制啤等啤用品质分析技术难题基础上,分析了大麦种质的主要麦芽和啤酒品质性状,鉴定到品质性状特异的野生大麦材料及相关基因,提出了改良啤用大麦的育种途径与方法。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44篇,其中PNAS上两篇;第一完成人担任第12届国际大麦遗传学大会主席(-),并领导中国团队参加了国际大麦测序联盟,完成了大麦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序列分析,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大麦的遗传育种研究。

陈昆松教授团队研究成果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果名称:柑橘优质生产与贮藏物流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针对柑橘果实采后贮藏物流损耗居高不下等这些产业问题,在国家和浙江省相关科技项目的支持下,在果实成熟脱绿增色机制和糖酸代谢调控等品质生物学理论方面有新进展,明确了脱绿增色和增糖降酸的调控路径,并确定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在完熟栽培技术、保温延后栽培技术、热处理降酸技术、采后适温物流减损技术、热处理+防腐保鲜剂的减量增效技术、热处理装备等关键技术与装备方面有新突破,并优化了肥、水、树体和花果管理等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发表了系列论文,获得了一些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形成了若干技术标准。技术成果在浙江、福建、重庆、广东等柑橘产区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显示,优质果率和果实含糖量均提高了15%-20%,物流损耗降低20%左右,物流节能近50%,近3年累计经济效益24.82亿元,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对促进柑橘产业科技进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建立首个“海外学术大师工作室”

年4月,在原有合作基础上,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DonaldGrierson,美国科学院院士MichaelThomashow、HarryKlee,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IanFerguson,欧洲科学院院士MondherBouzayen等,加盟果实品质生物学海外学术大师工作室。

DonaldGrierson教授

浙江大学“海外学术大师工作室”负责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曾任诺丁汉大学主管科研与开发的副校长;获“转基因番茄之父”、诺丁汉近代最杰出发明家等称号。年4月,英国皇家科学院DonaldGrierson院士全职受聘浙江大学,并组建了浙江大学首个“海外学术大师工作室”。年11月27日,DonaldGrierson院士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专程到实验室看望DonaldGrierson院士,并对其当选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表示祝贺。

HarryJ.Klee教授

美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海外学术大师工作室”骨干;范?坎普?贝克斯奖-园艺领域杰出贡献奖、狄克曼终身成就奖;开启了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物学功能研究。

主要国际科技合作成果

01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年4月19日-21日,由浙江大学最新创办的英文学术期刊FoodQualityandSafety(简称FQS),成功举办了“食品品质与安全”暨第四届“果实品质生物学”国际研讨会。

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5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就果实品质的组学研究、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采后果实品质劣变与控制、果实病害、果实品质与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做报告并进行探讨。

创办英文期刊,扩大国际影响力

02

由基地负责人陈昆松教授和欧洲科学院院士MondherBouzayen教授任主编的英文学术期刊FoodQualityandSafety于年创刊,本期刊由浙江大学主办、牛津大学出版社与浙江大学出版社合作承办,旨在创建从农业生产到食品健康领域的国际权威交流平台,引领并推动世界在食品品质与安全领域的深入发展。

03

开设研究生全英文课程

由DonaldGrierson、MondherBouzayen、MichaelThomashow、HarryJ.Klee院士讲授《科技论文写作》、《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生长发育与调控》等全英文课程,不定期为全校学生开展学术讲座,指导学生学术论文的写作。为促进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和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接待外宾访问

04

年5月17日,新西兰科技和创新及高等教育、技能与就业部部长HonPaulGoldsmith带领新西兰相关部门代表及驻华大使和驻沪总领事等12人代表团访问浙江大学并参观了与新西兰有着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果树科学研究所,拟进一步推进浙江大学与新西兰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年9月16日上午,美国伊利诺伊州州长布鲁斯?罗纳一行访问浙大,并考察了“作物品质与安全”引智基地。伊利诺伊州与浙江省合作密切。除了农业、经贸投资、工业生产外,双方还在教育领域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浙江大学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办学,构建与国际名校同步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标世界一流标准的教师与管理队伍建设,促进双方互利共赢。

05

组织出访交流访问

年2月13日到18日,由浙江大学校长助理陈昆松教授、农业生物环境学部主任朱利中教授、农业试验站站长林福呈、果树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波等人组成的交流访问团访问了日本富士電機株式会社和京都大学,期间访问团参观了植物工厂和京都大学刚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实验农场。此次访问,对于采用多学科交叉方式,建立世界一流的浙江大学实验农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与日本富士電機株式会社和京都大学的合作交流,确定了浙江大学-京都大学农业科学与技术联合研讨会的交流模式。

年8月27日至9月4日,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卫龙宝教授和农学院吴迪副教授一行,赴肯尼亚与南非进行访问交流。访问期间,对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斯坦陵布什大学等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实地考察,就未来进一步加强双方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此次访问交流,增进了非洲潜在战略合作伙伴对浙江大学在教学、科研实力和技术转化方面的了解,为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有着积极的意义。

年9月18日至21日,孙崇德教授、张波副教授和李绍佳博士访问了泰国农业大学。期间JingtairSiriphanich教授对目前合作项目取得的具体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双方针对合作进展进行了讨论交流。此外,访问团就PetcharatNETLAK、PrichatBuaban和PattamawanAnusornpornpong三位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给予建议。双方还讨论了人员定期互访与交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以及发表研究论文等合作方式。

赞赏

长按







































怎样治白殿风
白癜风能治好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letuoliyaa.com/jtqk/1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